速查25:二沉池污泥层<二沉池水深的30% N( u( T$ G+ ], v8 e* T
4 D0 Y' }6 r" C0 l' A当曝气池混合液进入到二沉池内进行沉淀时,在二沉池底部会有浓缩后的污泥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沉池泥位。随着二沉池底部的二沉池泥位的增加,二沉池的容量会下降。当二沉池泥位越靠近二沉池表面时,二沉池的出水堰上越有可能发生出水带泥的情况,造成活性污泥的流失,对后续构筑物造成运行压力。在二沉池的运行控制中对进水流量、回流泵的回流量和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保持二沉池泥位在合理的范围内。也可以用泥位检测仪或者分层取样管来测量污泥层的深度,更为简单的就是用一根长杆深入到二沉池内不同的深度后,用力提出,看是否能带出大量的活性污泥,也可以基本判断出二沉池泥位的大致位置。3 x. h4 W! B9 G. ^
/ V1 v/ o o% F9 m, P1 i3 {) U 泥位过高,靠近出水堰。进入二沉池的活性污泥将抬高二沉池泥位的顶部,从出水三角堰上流出。
- n& b8 S1 `- ]- {' N0 U4 [ d. r i! |6 b
2 t; P7 W8 X/ ^, |
; }. i, `- O+ d4 E. \ 正常二沉池泥位应小于二沉池池水深的30%,这样进入二沉池的活性污泥就有足够的沉降空间,不会造成活性污泥被出水三角堰带出去。# G, l( P% V: X7 e, k& q$ Q
$ Y" l: U- J. S
检测二沉池的泥位高低可以很方便的确认二沉池泥位上升是造成活性污泥流失的原因。' @ Z* I' J3 h" z
" O4 ]. i# Y, Y; n) Q: h速查26:二沉池:污泥回流量4 o0 L" u7 e, i. U# s
9 ^" J; Y. L3 v9 r! a
在理想的工况下,二沉池活性污泥回流泵的外回流量(RAS)应该和来自曝气池的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内的沉降速率相匹配。也就是说沉降速度慢的活性污泥需要较低的污泥外回流量,沉降速度快的活性污泥需要更快的外回流量。如果不能使外回流泵的提升量与活性污泥的沉降速率相匹配,可能会导致活性污泥从二沉池出水槽中随水流带出。我们通常会以进水流量的百分比(100%)为基础进行回流量的控制,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二沉池是污泥浓缩后沉淀到池底的,所以回流污泥泵只能去除已经沉降到二沉池底部的活性污泥,如果只是简单的通过提高外回流泵的提升量,是无法将活性污泥“吸引”到二沉池的底部的,就是说回流量的改变无法影响到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是需要通过对活性污泥的工艺控制来改良的。/ r- E' \; @! K, t; K# ?
; ?( d4 Q: Q# P1 v" ^2 r
外回流泵提升速度低于活性污泥的沉降速率会导致进入二沉池的活性污泥多于泵送出的活性污泥。这导致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积累(泥位增加)。泥位的增加会导致二沉池效率降低,活性污泥损失增加。如果外回流泵提升速度快于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这会造成二沉池底部活性污泥上部的上清液也被抽升回到曝气池的情况。这会在曝气池内产生额外的水力负荷(更大的流量和流速)。由二沉池回流增加的曝气池水力负荷会导致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缩短,无法有效的浓缩到二沉池底部的污泥层中。这些在二沉池中来不及沉淀和浓缩的活性污泥,很容易的会二沉池表面的三角堰上流出到后续的构筑物内。如果当活性污泥中的丝状细菌占主导地位时,这种带泥情况就会很严重,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二沉池翻泥”的情况了。因此我们说二沉池的回流不仅仅要根据进水流量的百分比来进行控制,还要结合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进行综合考虑。
8 |+ k7 F. H( |/ g: |' m- L( E
3 g: Y2 u3 M- }2 `但是如果发现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但仍能观察到有悬浮物从二沉池出水三角偃上流出,则二沉池的本身可能存在问题,比如刮吸泥机底部刮板破损,回流管道堵塞等等,因此造成的二沉池的高泥位(> 30%的二沉池高度)是造成活性污泥流失的主要原因。如果需要减少二沉池的活性污泥的损失,就要提高外回流的速率。还要考虑剩余污泥量的排放是否合理,与系统污泥产量不匹配的剩余污泥排放也会造成二沉池泥位的上升。6 R5 Y* _' m/ p" Y" S* a# E
4 x% B7 M, h- g& P1 @2 ]9 I
速查27:二沉池本身问题。9 D& _8 T8 N) \6 ^+ ]5 b. u! j3 p
% E% {8 L% c) E7 p* G1 z如果观察到二沉池内的活性污泥随水带出严重,但通过流程图的排查,发现不是由于活性污泥的沉降差的原因(SV5>80%)或泥位过高(其大于二沉池水深的30%)引起的。那么就要从二沉池内部的情况来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通常有三种常见的情况,有可能导致二沉池中活性污泥的流失。
* D6 U4 c4 Z# G- x1 Q- z M# t# T9 P( P Y. Q& K2 f
1、进入二沉池的流量不均匀,部分小型的污水厂内由于污水量较小,日变化系数很大,进入到二沉池内的水量不均衡性很大,瞬时冲击负荷大,会导致二沉池出水带泥。9 k8 V; K J9 _9 n! ^3 n
B, Y' @$ W4 M9 z8 j/ N0 \( h
2、二沉池配水不均匀。二沉池的配水井内有污泥沉积、二沉池配水阀门损坏、配水管渠内有异物阻挡等,造成多个二沉池的水力负荷不均匀,高进水量会造成二沉池运行压力较大,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内的沉降时间缩短,导致出水带泥情况发生。! q6 F" U; L' M$ P
; Z5 n' q& z- J* n% C3 R
3、二沉池内部异重流。二沉池的本身的异重流现象有时也会导致二沉池出水带泥。
: R1 f* O [% E- K! Y0 \" H, F, b' s8 \
/ t& i. C( S! R4 T速查28:二沉池的回流量调整。0 ~3 F! N1 }; d: O
; e9 u9 ^0 |. U
通过前面的流程中分析后,需要对回流量进行调整。一种快速而简单的计算二沉池的回流比的方法是对曝气池混合液和回流污泥进行离心机的污泥检测,或者通过污泥浓度检测来判断。一般通过离心机作用后,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的活性污泥比例通常在2%至4%之间。当活性污泥沉淀在二沉池中时,随着污泥层的压缩作用,其浓度会逐步增加,也就导致从二沉池底部回流的污泥浓度会升高。一般的经验数值是回流污泥浓度应至少为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的1.5至2倍。如果回流污泥浓度小于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的1.5倍,那么说明回流污泥回流速率可能设置得太快,也就是回流量过大。
9 u7 d1 j0 |* q5 ] p$ L- g2 K7 {6 w, m& A2 H
如果回流污泥浓度是曝气池浓度的两倍,也就是表明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沉淀压缩后,体积减少了50%,则理论上认为现阶段工艺调控中的二沉池的活性污泥回流的速度较为合适。在实际运行中,有些厂内的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快速沉降,甚至可以产生3倍于曝气池浓度的回流污泥浓度。当控制回流污泥浓度大于曝气池污泥浓度的2倍时,可以造成剩余污泥排放量减少,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停留时间更长,对进水中的污染物质也就处理的越好。但是当回流污泥浓度大于曝气池浓度2倍时,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沉淀时间加长,可能会使过多的污泥沉积聚集,泥位上升,从而导致二沉池的处理效率降低。' `+ d" I0 z3 e- N& A
" L1 B( a, l9 s+ t r: B实际的运行管理中,运行人员要定时检查二沉池的泥位高低,对比回流污泥浓度和曝气池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观察SV5及SV30的变化,综合这几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来判断二沉池的回流污泥的回流速率是否合适,是否需要及时进行调整。5 p" ?% Z' b8 K% j) r6 M ^8 Q
7 q& [+ J% `% d+ _9 W2 S速查29:二沉池表面负荷和固体负荷是否超出了设计能力。
# ~; G+ }# o- ^! ^6 i: U7 Y, L+ u: h6 }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二沉池的设计是为活性污泥提供足够的沉淀时间,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分离和浓缩。这个在二沉池中进行的活性污泥的泥水分离过程可能受到二沉池内的液压压力和/或曝气池混合液进入到二沉池中的水流影响。表面负荷是二沉池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一般来说,随着表面负荷的增加,活性污泥更难沉降到二沉池底部。/ o/ F5 U/ {- H, O6 D
' C. S. J1 Z3 W0 d$ y% A
这就需要我们在工艺控制中要严格注意控制二沉池的表面负荷, 如果工艺运行中只有一个二沉池在使用,要对污水厂进水的高峰期的流量进行核算,看是否超过其设计的表面负荷。如果工艺中使用了多个二沉池,则在运行中每个二沉池应分配到相等的流量,为了避免二沉池表面负荷不均匀,不允许单个二沉池处理超过其分配的的流量。$ \0 l. N& m# i$ R8 L+ X+ f9 O
0 i* E$ R! j0 W3 v& d b; G
二沉池的固体负荷固体负荷是每平方米过水断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污泥固体量。也是进入到二沉池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的量度。随着活性污泥进入到二沉池的速率的增加,活性污泥更难沉降到二沉池底部。3 k& a3 f7 t" g
" h* n, D. l6 O7 A! s
随着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加,进入二沉池的固体负荷增加,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沉降得更慢。降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或增加二沉池都可以使固体负荷降低,改善二沉池的沉降性能。; Z; I1 z D& o6 @6 Q2 B, Q
) ]% s, A: D9 O2 _! O0 A+ y
流程图分析到速查29就全部结束了,针对氨氮超标的流程图分析这个系列的文章,我是翻译的来自于1990年前后美国俄亥俄州环保局的一个旨在帮助污水厂解决实际运行故障的部门采取的一种模板式的分析方法,原著作者认为这种方法把一些棘手的工艺问题层层分解,最终转化成普通的运行员工每日巡检的内容,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途径。这种流程图分析方法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流程式的做法来分析判断与活性污泥相关的各种异常状况,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化验和分析来寻找异常的问题根源,并消除隐藏在过程中的问题,保障污水厂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 @- i R- h% l/ W. a
2 e3 }" [( S3 y( Q2 G0 `$ r, W
我们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人员常常会陷入“救火”的状态,工艺异常问题的出现,往往使我们措手不及,很多管理人员在出现异常问题后,往往急于修补超标数据,希望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经常采取一些非常规工艺控制思路的手段来进行调整,并理想化的认为立刻见效。但实际上这种没有头绪的工艺调整往往没有找到真正超标的原因,甚至把工艺系统变得更加混乱,把一些小的问题调整成为更大的问题。: L2 ]2 t# Z2 m1 Y0 e7 C _: Y
$ Z O; p' Z! W! w U- _! X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是一个技术综合性非常强的项目工作,每一项指标的稳定达标,往往涉及到污水厂内的各个环节,在日常运行中,需要对各个环节都要认真管理。在某项指标超标的情况下,运行人员在环保处罚的重压之下,往往自乱阵脚,一顿各种自己之前运行中遇到而能想到的,自己不能想到的可是领导安排的,别人推荐的,专家指点的操作都试一遍,然后要么死的更难看,要么就莫名其妙的恢复正常了。这些一顿操作猛如虎的做法,其实都反映出我们运行人员缺少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遇到问题没有一种规范的解决方案,让事倍功半的情形时常发生。
7 [" G0 m. b$ N) M$ r' [* p
( a ~9 J2 T/ M p在和很多污水厂同好交流中,针对一些运行异常的问题的分析讨论中,我们也发现针对一项指标的数据超标,抽丝剥茧的分析下去,往往会发现问题来自另外的一些方面,这就是我们工艺运行的故障判断的作用,只有寻找到引发超标的异常工况的根源才能有效的解决掉发生的问题,而这种判断能力往往需要运行人员具备相当丰富的现场经验和足够的理论知识的储备。但实际上我们国家的污水处理行业内的技术人员缺口及其巨大,出于各种原因,很多中小污水厂根本没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也就没有条件实现这种精准的寻找故障点的能力。0 ]5 t7 o9 m3 @" Z& `8 o
7 C% o9 c0 h8 g!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