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f3 X$ W m* e" Z经验数据表明,当污水中的氯离子浓度大于2000mg/L时,微生物的活性将受到抑制,COD去除率会明显下降;当污水中的氯离子浓度大于8000mg/L时,会造成污泥体积膨胀,水面泛出大量泡沫,微生物会相继死亡。消毒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市政管网会得到很大倍数的稀释,初步估算氯离子浓度的升高是有限的,一般不会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产生大的影响。 ( p7 }/ V% T; V6 F7 s+ E , A. n( O z+ @0 @5 i y3 进水水质含有氯离子时市政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对策! z7 X% h6 e* z9 e. x9 ]8 l" w r: v5 b
. L# @ K( v% L+ p1 [3.1 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进水余氯、污泥生物相和污泥活性监测 `8 L9 @ `, i9 ~9 J$ b' s ) O( X& ]" k% n1 G! Q5 b8 N(1)疫情期间由于进水中含有消毒药剂,消毒剂的氧化作用,使部分污染物被氧化,进水浓度会普遍降低,要严格观察生物池生物浓度,随时调整工艺参数。以保障生物池F/M(养分与活性污泥质量比)。必要时,投加营养源。 ; z8 g# b; I& n! t+ W3 C E( J6 i) m- A n4 l) Z `! H
(2)一旦进水余氯过高(大于0.05mg/L时),应立即监测的污泥生物相和污泥活性。* A- O6 W1 X8 I3 {$ c: Y5 z2 [* b
- g( g- x9 w& J8 f; [5 _当观测生物相发现原生和后生动物死亡或减少,即说明活性污泥已经中毒或活性被抑制,建议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通过测定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提前预警污泥活性的变化。紧急状态下,可临时采用简易方法测定污泥活性,粗略把握污泥活性性能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剩余活性污泥的排放。必要时投加营养源(有机物和氮磷等),加快污泥的新陈代谢。 ; X$ I1 X9 V" L" ?$ B v) h; D' R7 ~. j; Y6 k9 R
谈疫对策:武排污水厂稳定运营技术总结 - 环保之家 ! ~6 V q3 G8 }$ v- _ 7 J+ [8 O. h# O适当提高生化系统中的溶解氧,以保证活性污泥的活性。应注意二沉池固体表面负荷,监测泥水界面,防止防止活性差、密度小的污泥上升到溢流槽影响水质。 + J8 G& D: v: K- {+ a$ D1 D s' E# A$ a6 w/ }% q# B
3.2 在保障污水处理厂出水粪大肠菌群数指标合格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出水余氯指标 , k# |. }- I( [* T' I' k ; N7 U' L3 W5 m" {$ e$ `: H(1)消毒应当保证一定的消毒药剂投加量和接触时间,一般采用CT值(即接触时间T(min)×接触时间结束时消毒剂残留浓度C(mg/L))确定各污水处理厂相应的氯消毒参数。接触时间越长,所需加药量越低。要根据进水水质、水量、水温、消毒药剂的实际有效氯含量以及接触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投加量,在确保粪大肠菌群数达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出水余氯含量。 4 J: u; p$ r: H+ [0 ^ & o, l; s& T9 p(2)控制出水余氯对受纳水体的影响。城镇污水处理厂加氯消毒后,出水中携带的余氯也一并排入到自然水体中,如排入自然水体的余氯量过高,会对受纳水体中鱼类和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在优先确保出水粪大肠菌群数达标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消毒药剂投加量,降低出水余氯含量,避免对受纳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 l$ T; w5 A B4 Y' ^$ P' }& H6 L% u9 y5 U4 M
3.3 要加强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消毒管理 # B1 |( z) H" {% d8 @0 V; N; {! @4 y- F' r) \
污泥处理和运输全过程做到全封闭,污泥不外露、不落地;尽可能采用单独焚烧或协同焚烧方式处置污泥。) m! l- {4 |- ]
E' F+ G+ X: @% U/ @8 }
谈疫对策:武排污水厂稳定运营技术总结 - 环保之家 5 ~( P+ N. g \, I1 F: D' t1 J3 i! i7 ]7 A1 g7 K
3.4 严格做好污水处理厂操作人员的卫生防护2 G2 j0 c [( E3 T
/ h) y, f. E/ k7 C ~污水处理厂现场操作人员均应按基本要求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作业完毕后及时全面清洗。应特别注意污水提升泵站、格栅间和沉砂池(尤其是曝气沉砂池)等预处理单元、曝气池、臭气处理单元、封闭构筑物(车间)和污泥脱水车间等污泥处理单元和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如图3所示,在这些场所巡视或操作时更应提高防护等级。来源:给水排水 作者:熊红松等 - s- z# M* E9 H1 N( k: U: U 6 {& Y+ {1 l- Q, B K, b4 b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