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运管 泵站操作工/污水处理岗位安全技术规程 [复制链接]

2803 0
京东
1.岗位人员上岗前不准喝酒,接班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女工不准穿高跟鞋,发辫要盘在安全帽内。
  O. i$ R9 b- b, J, x5 i! ?2 G8 E! A; I' h& a
2.巡视检查、设备操作、维护等一切作业必须二人以上同去,不准一人单独行动。
0 D1 Z$ u: D1 H
5 ~& D# O9 c7 a; Q5 }3.各种单元操作(如硫酸投加、二氧化氯投加、污泥脱水、空压机使用等)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并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x: x9 ]' R+ L

' B: }! O/ F+ R7 l3.巡视检查时必须二人以上同去,主控室留人值班,上下楼梯扶好栏杆以免摔倒。夜间巡视时必须带好应急灯,在光线不好时使用。  Q" ?6 u  r6 u+ D

! E; `: d; c" \8 z& m4.在水池边作业时必须二人以上操作,并且不准进入栏杆内,如需进入栏杆内必须系好安全带。打捞水池内漂浮物必须在高水位时进行,站在栏杆外操作。( N  T& u  y. p7 E' o

7 p, [6 i$ U4 ?* _5.巡视检查时要注意如地面阀门井、污水井、高密池检修孔、石灰乳池和污泥池人孔等处的盖板有无丢失和打开,以免不注意落入其中。# B( n, h# C+ ^$ ~! x

7 }) M& w8 N4 |! }4 T! C# G6.两人以上共同在工作区域作业(如设备维护、加药、开停设备等)时,必须指定一名负责人进行指挥,并对设备设施、人员、周围环境、生产安全操作负责,其他任何人员无权指挥。
1 ^3 g6 ~7 }9 w, h5 I
" o6 [: P1 N' a& u/ Z7.巡视检查中不准擅自离岗,发现问题及时同主控室值班人员联系。6 G  N! [" m6 |- p! h8 z6 @$ b! s

7 s5 w0 q/ `& U  J* e/ x2 B8.下阀门井作业前,应打开井盖透气通风一段时间,非禁火区域可用火把试验是否存在有毒气体,确认无有毒气体存在后,方可下井作业。; z8 v1 ]& S% \

+ H- E. @& ~0 J* d+ w; p9.巡视检查后必须关好窗、锁好门。
# c/ H$ O" X: L. V' ]1 X% o4 c9 }# P8 o  m: q4 K
01
浓硫酸投加系统

7 H0 r  I" i7 K2 [# P9 ]  l
9 H( e, V# R8 q8 I" U9 b6 j7 }! S* i5 Z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U2 |$ H/ z* e+ f
3 y, c6 R6 c- H" A7 s% f/ \2.浓硫酸操作应在机械化、自动化和有安全防护设施条件下进行。- q" g2 x: h# B/ C8 _0 K5 h+ C

( a0 P; j1 Q/ Z3.开停浓硫酸投加泵、开关阀门和巡视检查管路等必须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穿耐酸鞋、戴好防护镜和防毒口罩。
  P. f, P& h2 N
4 w5 A2 H6 q/ a; i9 p* ~9 D. |4.远离火种、热源、易燃、可燃物,工作场所严禁吸烟。6 L! n: k7 f8 i3 @+ R
- Q$ i" [% Q) h) K
5.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 V, S' d5 |; [
- d- r2 n0 y  H! t! z8 |9 l6.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0 X+ h/ O2 A7 o& w/ }
1 E) X! g( f+ |9 l+ y: a
7.加药间内必须同风良好,室温不准高于35℃。6 U" l0 p/ Q; V: {3 G& N
+ |2 M$ ]! g4 T: P! M6 s+ |* p
8.加药间内安全喷淋设备完好,水压满足要求。5 G1 j% K2 d: `; e6 \! O
$ b- X: j: d, M( b; {* Q- i
9.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急救措施。
3 i9 h4 B& c& t$ k/ I6 f5 ?- j, \9 a0 Q3 y
02
浓硫酸使用急救措施
3 B" P# L3 w$ s  b8 @
- v8 ^: @- u2 O( l
1.皮肤接触:先用干布试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 U) H) h' o% F& |3 Q: d7 p

  W" K& ?! g* C/ [$ [5 a( c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e) C/ ?6 O' X9 z$ s1 c+ i
( P' Y& m2 p( Y9 D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 W% a/ @- p( i( P+ ]7 e+ i: v$ @+ _1 q! l. F, t
4.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B+ y% l+ k8 D: `% _

: m4 ^+ R9 H$ H1 j3 L% N5.注意:防止皮肤直接接触.用棉布先吸去皮肤上的硫酸,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最后用0.01%的苏打水(或稀氨水)浸泡.切勿直接冲洗!
3 a8 P# S& C8 B; ^8 Q' p8 p8 C3 L
03
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安全技术

2 V4 _* n3 h  s, j% b8 f
# y3 q- p- G2 _0 Y4 s$ b# }1 ~1、上岗前必须穿好劳保用品,添加盐酸必须戴好防护镜和耐酸手套。- W  t& s' ?8 _" l  [9 U; x
) _$ ~- ?& y- L! p& S3 U
2、进入加氯间前应开启风机并戴好放毒口罩。( E+ f6 H7 R$ A7 Z1 `- M( \  F
8 r  q0 e+ |8 D5 u0 r8 X
3、设备运转时加氯间严禁明火,禁止吸烟。5 ^9 N9 k+ F0 Y+ R

2 O' A; O$ y3 |/ p+ m6 I4、设备停止时关闭电源半个小时后才可关闭主水路各阀门。
0 |2 v% v" ?9 f( e" r6 N; r5 q  u$ K
5、氯酸钠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处,严禁与易燃物品如木屑、硫磺、磷等物品共同存放,严禁挤压、撞击。
8 k3 E( O$ N0 S1 }0 ~) m, a: k. n8 u2 V' s4 Z
6、氯酸钠存放处禁止吸烟和明火。
' t2 {8 n7 W) n) `$ P9 c9 A& K4 `& h; p0 ^7 W
04
氯酸钠使用安全技术

0 p2 J: U' O! @( I/ O, ?6 E# Z
( B  P; b; S9 `, L. `5 p1.氯酸钠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处,严禁与易燃物品如木屑、硫磺、磷等物品共同存放,
% l* C9 A+ q4 o; F) u& i6 G8 e, x3 y3 U( @1 X* x6 H
2.氯酸钠在搬运、使用中严禁挤压、撞击。
% J. V' C, J' {6 A$ b& [1 H7 L8 f1 v: c9 N3 y+ X1 V# v- O1 i
3.配药时如遇结块不得用铁器、木器等坚硬物品锤砸,要用水缓慢溶解。
6 A$ G1 N8 I7 n, a- G4 d
* U) \" k$ ]" J% I; u7 m4.氯酸钠存放处禁止吸烟和明火。- P$ n" R/ \/ i
- t  K! o( W; Y& A
05
盐酸输送安全技术
9 D8 t! B6 z6 s6 ^2 |
8 U7 |1 G$ G5 u5 f
1.盐酸是易挥发和强腐蚀物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 t4 c( G3 z& m% H: l
- {; e3 j1 G4 \7 o' [3 g2.操作前必须穿好劳保用品,戴好防护镜、防毒口罩、耐酸手套。
) x. j6 ]8 \/ ?* @6 o9 J
1 \7 b+ j3 ]  t0 D4 D. w; j3.开启盐酸泵前检查有关设备、管路、阀门处于完好状态,确保管路畅通无泄漏、盐酸输送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盐酸贮罐出气管路通畅。) N2 I+ D( f' K; t2 g8 A' p
, s4 s8 V: F- a/ S, Z& K1 W
4.打酸时观察盐酸贮桶液位不可离贮桶太近,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3 q/ x3 I; _! r# T! U. M  V6 \! @3 @1 M4 ]6 o6 ?
5.操作过程中精力一定要集中,待盐酸液位接近贮通液位计“45”处必须及时停盐酸输送泵,以防酸过量溢出。% u4 T: e8 w1 x5 t& [9 l

9 ]8 {( b, o7 S! I3 W
06
氯酸钠溶解安全技术
) V8 k. s3 w" x

& }6 h8 u! a  x$ R  A' i7 }1.打开给水阀门,向氯酸钠溶解箱加入清水,待水位到指定位置时关闭给水阀门。
3 H- Z) r( P0 ]& f/ u5 q/ u( s1 k% c- \' J6 y
2.向溶解箱中放入称量好的氯酸钠,并盖好溶解箱盖子。5 g1 R* ?9 U- f
7 {- e) E  w4 ^* O( @: `  {
3.启动搅拌,逐渐把氯酸钠加入箱内溶解,直至全溶后停止搅拌。/ c0 [5 z8 B4 Q: h8 Y5 }2 S

! ?. w1 n" _( ~- S$ u( y4.操作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完毕后要洗手。% s( M3 ?* |' ^/ I' @

- C5 L2 C9 `- W# S1 G5.搅拌机工作时禁止向箱内放入任何物品。
; o/ n4 o: ^* o$ j
) J- r  M; C9 m! @0 l: V6.溶解箱上搅拌机操作箱必须保持干燥,避免用水溅湿操作箱。
1 c' C( N; Y; x- I/ k  i
: q; V) p4 A, ?' G' U( z/ }
07
储气罐安全操作规程

7 r; x& w4 N! L7 ~# X6 Z' h/ B1 @# n; L1 `, {; W4 N/ t2 {$ d
1.储气罐操作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发给合格证,无证不准操作设备。4 v! ], F) w; c  e7 i
0 Y8 `9 {9 P, B- B; F
2.储气罐操作人员应按配置的劳保防护要求着装。
( @- `8 W! q( Y) H
% ]$ K+ O8 h- F# _/ l+ b) V3.储气罐操作、作业场地应通风良好。. x; X1 X& o2 h! l* r, \; Q
: o+ a& a( w6 i  ]' H$ B9 m
4.严格遵守压力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及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和最低工作温度,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 j% V! N# F. d/ d7 H# X) O
  ?; I! G$ r$ B
5.严格遵守压力容器的操作方法。开、停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5 y' i& Z* {  e$ W2 X1 L: Q' }# n( T: v
, R2 q$ J" r' M) k! C0 a3 l6.应定时、定点、定线路进行巡回检查,并保持安全附件齐全、灵敏、可靠,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记录。* X5 B1 J7 t0 X# r

& Q. T/ m/ m. ]' B6 L7.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对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任何修理或紧固工作。
8 X  C2 b% E- a7 ~5 _, f: K  J
8 p+ M3 |9 ?8 j, P5 @& }8.压力容器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者,操作人员有权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5 |6 A4 b1 u6 q. e6 L
1 e/ B( {& a( t8 l5 x+ l9 ]
1)压力容器的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允许值,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使之下降的。
" i1 u4 Y& K$ W2 {5 I" f1 \2 B: |, O1 Q3 Q! ?
2)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缺陷危及安全的。/ l, [. k# \% ]" G. K+ F: @
. m7 I! t  L/ |; T2 \+ ]5 d7 R
3)安全附件失效,接管端断裂,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的。' w! h( N& v1 K

4 g0 p7 s+ d8 h2 z; \8 \" u8 v" [4)发生火灾且直接威胁到容器安全运行的。
( |# \0 w# K3 B3 c. ?1 p7 e6 h: w( T% P$ ]. p! g
9.受压容器应定期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检查,每六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验,检验的方法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3 {' j, E/ C/ s5 |- g# d* s: ]4 t: z( m, Z, h7 C7 [
10.受压容器进行定期检验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r7 @2 H% h# N+ u1 R

+ w5 w0 A& T0 P# Y1)将压力容器内部介质排除干净,用盲板等装置可靠隔断与其连接的设备和管道,并设置明显的隔断标记。
) y7 ]3 c% p% o+ Q8 L" M
' V) O2 E3 o2 }5 n( \2)盛装易燃、易爆、有毒或窒息性介质的容器,将容器人孔全部打开,必须经过置换,中和消毒,清洗等处理。
9 S, h3 Z$ f. I" [6 z8 h' u
; P/ _, E# e; E, ^) I0 g1 J# t. ?3)必须切断与容器有关的电源。+ g0 U5 K4 b# y3 h( K2 h$ M8 L/ o

3 V4 \$ }0 J. a6 y8 o% w4)有关人员进入容器检查应使用电压不超过24伏的低压防爆灯,容器外部必须有人监护,检验仪器和修理工具的电压超过36伏时,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软线和可靠的接地线。( e, @2 {9 b; s/ f/ [; b

6 ~* R" E) {" N1 v; ~5)作承压实验时,升压与降压必须缓慢进行,正处于压力试验状态下,禁止一切人员靠近容器。应用安全护拦或安全绳遮拦。
8 C; Z- m1 |  b6 T
# O! U- H: a) E4 i' _11.做好对安全阀、压力表等日常维护保养,做到灵敏可靠,精度准确,清晰可见,严禁带病运行。安全阀每年校验一次并有校验报告及记录。
# R4 T6 e$ m( u5 J9 h" N
! d. A* y5 {2 w' k( q
08
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
/ I1 B" l; r' D& g/ _+ J9 s
8 i$ T' y( g. I5 r
1.必须遵守一般安全规程,做到三懂四会,掌握设备性能。/ Z% U7 m# d8 C0 x5 D# P, z% f1 Q
3 M2 R% P9 B- Z0 r3 ]; }" ~
2.压力表、安全阀、储气罐要定期检查是否符合规定。
/ t5 P3 k1 g% g* H0 d! j1 g- K" z" u
# L8 K& O) B7 N- V. Q/ Q3.长期停车或检修后启动必须盘车数转后再启动。, N8 A% ~8 c9 k& _$ j) T

- v2 Y- i. h9 e4.各部位压力、温度不许超过规定。8 z7 t, t# _. G/ G: |

" a" ?" v5 }. O" b8 _8 A2 ]1 ~5.皮带、罩要齐全。
9 E+ u$ ?+ \# [/ }2 p4 i' {' v2 F1 b' {3 C+ g
6.在运行中发现漏气应停车、停气处理。
- a; \) y. E6 k* l
8 i# M6 _7 x% H) y7.工作完毕把储气罐的压力排放到零位、关掉电源。
) B/ R0 T! `1 a: H: o
7 h4 @1 f  O: @& ]; W
09
储气罐安全操作

) g6 y6 ^, k0 i# k; c& _: X2 S0 e  t1 b
1.储气罐操作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教育,考试合格,发给合格证,无证不准操作设备。  ^) \- o$ p0 T- J3 O2 i# ]% }
" P; ?4 F# f4 y: O
2.储气罐操作人员应按配置的劳保防护要求着装。
! n& n: c3 Y& B# t+ f! A5 S$ L4 m5 c9 d/ N9 {5 e
3.储气罐操作、作业场地应通风良好。3 @& R8 |/ k0 T2 {6 h
& Z+ s( g: Q7 i5 x# b2 T7 f# ?
4.严格遵守压力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及最高工作压力,最高和最低工作温度,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 z9 g) s6 a+ P, [5 _6 E7 F7 M/ ~

' i/ g. ]  N7 Z5.严格遵守压力容器的操作方法。开、停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t6 c  Y  y1 H1 C$ \. G# g9 o

& v- `% u: A7 Q  t0 H# m6.应定时、定点、定线路进行巡回检查,并保持安全附件齐全、灵敏、可靠,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记录。" L( d  e7 ]4 U8 h/ U4 H* y7 ]
7 U  ]4 }4 r0 C# B: r2 A
7.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不得对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任何修理或紧固工作。
& `( W3 V7 I+ D
, ?0 L* n: c5 ^0 F8 B! p8.压力容器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者,操作人员有权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g* P$ B4 M2 w/ p) V# J

& m+ o6 L, }, q# L6 k- Q: p1)压力容器的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允许值,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使之下降的。0 |7 N& A! `( |
& D% N' q  c7 a! ]4 g% \
2)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缺陷危及安全的。
& X2 t. q7 A2 x: [7 `7 S* o, u& _! M2 Q0 [8 L* R6 M
3)安全附件失效,接管端断裂,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的。7 b% B7 Z* }# M* J! y. k" A
( _1 j6 a- p5 G" S
4)发生火灾且直接威胁到容器安全运行的。
1 m" F2 g2 C4 `' M9 U8 Z
# O* W% M6 I7 o9.受压容器应定期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检查,每六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验,检验的方法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6 H* h' ?8 O6 b* u+ M
) W6 b  @/ \. S8 I10.受压容器进行定期检验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 U! K" X1 E# N$ I  [" ~4 D9 S& ^& I4 c
1)将压力容器内部介质排除干净,用盲板等装置可靠隔断与其连接的设备和管道,并设置明显的隔断标记。
& T2 G9 _1 q8 j2 R6 q& V4 k: [3 E
2)盛装易燃、易爆、有毒或窒息性介质的容器,将容器人孔全部打开,必须经过置换,中和消毒,清洗等处理。: G; L# O2 x0 A. R
7 [! L* i7 W( r! H. A
3)必须切断与容器有关的电源。  C, K8 S, f7 m3 P- C

( j% z) |7 r3 O8 A! N% }4)有关人员进入容器检查应使用电压不超过24伏的低压防爆灯,容器外部必须有人监护,检验仪器和修理工具的电压超过36伏时,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软线和可靠的接地线。
" s, o1 L: N" z8 n+ U2 w2 H. ~" j; F+ K8 M: K/ e
5)作承压实验时,升压与降压必须缓慢进行,正处于压力试验状态下,禁止一切人员靠近容器。应用安全护拦或安全绳遮拦。
8 j* `7 r7 r/ r8 S2 j! d- T' S! {+ r, |. c5 g; a7 V' h5 l+ m
11.做好对安全阀、压力表等日常维护保养,做到灵敏可靠,精度准确,清晰可见,严禁带病运行。安全阀每年校验一次并有校验报告及记录。
/ v1 I1 f: i5 |/ n1 u1 ?1 k0 K% \" L  S+ x' a3 o* A
010
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

' E. G" F" j5 i- x8 _. ]8 A. }) J7 A+ d! T" x& q2 l
1.必须遵守一般安全规程,做到三懂四会,掌握设备性能。2 @5 N0 i, [! S6 e! y/ h2 d+ {

9 m( h% e: g" \# G2.压力表、安全阀、储气罐要定期检查是否符合规定。
/ L  F8 t- V1 }" [; J7 S3 E& H6 n- A5 S6 P
3.长期停车或检修后启动必须盘车数转后再启动。
8 i& w2 V  n7 R+ G
& x+ D" {/ B. w1 M. O' J" |% s4.各部位压力、温度不许超过规定。
1 }- V+ m$ }% P9 T8 y' p0 l9 b" H( K; W' n
5.皮带、罩要齐全。
. h/ g) A* i3 f' q+ ]0 _% g* D& t3 ~" s2 G- `
6.在运行中发现漏气应停车、停气处理。1 X4 B( D: f& |* L6 s" G  t1 m
4 V0 x% w1 j& a; u
7.工作完毕把储气罐的压力排放到零位、关掉电源。
. H. z5 \& u! N, P9 i2 x
7 m; N* I: a) p( w% k
011
气动隔膜泵操作规程
]
1 w- u' D! `7 G. Q& ]+ o
& W8 O% X- \- s0 L- f  l1.打开手动出水门,检查电磁进口阀是否全关。; n( E; M! A3 N6 u* _( d3 m

' q  D+ a, O0 b2.检查各部是否正常,压力调解阀是否正常。3 J2 g4 \1 S' \7 t4 e3 t4 o/ z' |
) |! `* I' g$ W% ~0 W
3.按下板框压滤机的进料程序,电磁进口阀自动打开,气动隔膜泵投入运行。
- t4 l% q/ A; u4 i+ q; p) C6 V4 I+ i% C6 K5 ?- o. X
4. 板框压滤机进料达到要求后,按下板框压滤机停止进料程序,电磁进口阀自动关闭,气动隔膜泵停止运行,进入下一个循环程序。
: Q. f/ K5 T* ^6 h% ^7 q3 G) A# d9 O# j  G( F
5.停泵后,填写纪录,做好卫生。
& @. C: n! ?8 K, I# ~- g: ]% E& q1 s- z  A+ g  @# E: u2 r  r* N
012
电动葫芦操作规程
7 A5 h5 W6 g% q( C: j& L/ t+ H# P$ `1 d

6 e- g: C4 M- r/ _  P. M7 {9 S一切操作都应遵守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安全确认制。: K7 @( U, V2 N9 G( @2 D

1 @7 l$ x+ b4 q" P一)运行前的检查' k$ i% v' c7 ^  {( i
! V2 ~8 A5 f: e2 v4 T  O
1.电动葫芦应有专人负责。
& c3 g9 L6 D. F; n; u
9 T. w2 I& q: V2.必须开动电动葫芦进行空负荷运转,并检查下列项目:
7 l3 Y' e# M  D4 m8 d) d* g$ M2 a: Q* c
" @; j* \$ L! ~# I1)按钮能否可靠地控制葫芦升降和运行。
  V6 T; b5 I. T1 t6 [' `1 N
/ c% l/ w& d7 P0 Z9 j2)限位器动作是否灵活可靠。
9 U& y/ N, A0 |, V& L7 C- c( |. ]# \
3)运转时有无异常响声或气味。
. |/ n4 [0 r3 t! ]4 ?$ S
" F, U9 j1 P7 }1 S6 w! m4)钢丝绳是否在卷筒上正常缠绕。如遇不正常情况,应及时排除,然后才能使用。
7 D7 h9 l: A' h3 o' X6 q4 R- k
% [' v6 q& g: e' k" H& x1 D6 W+ t二)运行
& Q* X0 g1 n2 z0 e
7 a, d1 {2 Y0 [. v% L1.绝对禁止在不允许的情况下超负荷和每小时额定合闸次数120次的情况下使用。
" K6 \+ q# X/ ^! k" ^( Y' f% j$ B1 P& r  a
2.不准倾斜起吊重物及作拖拉工具使用。
' D* ~6 N, x! P: @: c: c/ K* l  d; o& X
3.严禁起吊重物在人体或设备上方通过。  ~) B7 b% P1 R- n: J" c* O4 z
7 q' o& J1 H1 D
4.不宜用葫芦将重物长时间悬在空中,以防零件发生永久变形。
& C. n6 o4 w. m! i( q2 E: U5 ^" a. k" {; t: Z
5.不同时按下两个使电动葫芦作相反方向的运行按钮。# d( g* M* Y+ M5 s
; @9 g2 W" B# R/ a
6.钢丝绳和变速箱按时加油,所加油量根据运行情况而定。
4 J# o2 K0 k3 ~8 B% `& G9 N! e6 [) _
7.如碰到按钮失灵,接触器触点粘合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 B4 J, ?0 T7 j$ D
) X$ _$ m' Y( }, [- _
8.两人以上共同在工作区域对某设备、设施进行操作或作业时,必须指定一名现场负责人进行指挥,并对设备设施、人员、周围环境、生产安全操作负全责,其他任何人员无权指挥。  C4 D9 b0 F6 i6 f* Q7 _& y% R
& }3 j1 o3 B7 l
三)停止后的维护
% n" A! F( g) |/ ?/ y" r$ r0 w- F& J: F. j) f$ r. x  w
1.应将吊钩升离地面两米以上,并将电源总闸拉开,确保安全。
$ @: \& S5 _; [
/ T& z8 x" R2 K! q* \% J2.每使用200小时后,检查电气装置及控制系统和吊钩有无裂纹或冷变形。: k+ J5 }) T7 w7 K4 V9 v9 c  K

# |; ^, Y) P% o$ i6 {3.每使用50小时后,检查钢丝绳卷筒及导绳器损坏情况和支撑螺栓紧固情况。
+ c- d+ [+ T- A+ a& Q' i% y2 d, B; v9 r) k2 h- o7 o( ^
4.每经过一年,应全面检查葫芦使用情况,特别是易损件、传动件磨损情况,如磨损过多,应立即更换。! N! w% u: Z* S

# X& f* f% R- _6 g1 ^四)系统设备使用前检查6 T: m$ t$ n% a
1 u) x, H( P" f
当系统第一次启动或长期停运后的重新启动,必须检查:
9 G  w2 c" r$ N( E; I  n- \  q8 s: E
1.检查减速机的油窗,是否有足够的油量及润滑情况。(加46#机械油)
! X! O1 T+ d$ o1 x& H; i+ b. J
" ~2 T: u6 v3 X' N2.设备时检查好电路,接线控制柜线路是否正确,电压及电流是否符合要求,显示正确。
6 w# @6 ?! k& H# X+ [0 i" E3 A7 f/ x0 N0 v0 O
3.检查自控仪表,各种设备状态指示信号,显示是否正确。
6 x$ l( n  H: R0 |+ S) |* Y& c! t4 x9 B* I
4.检查接地线接是否牢固、用电设备绝缘是否良好。- H+ R9 l) h% S) V4 S
, S! P+ Q- y0 ^4 d  g; {
5.检查380V电压是否到位,三相电压是否平衡。
5 t' A6 [1 p- ^
" m1 n" [! w  v# g! t  @6.合上电源开关,检查各分路用电设备的电机转向是否符合要求。# `! S- _! |% k2 d7 d% j) m' o+ s+ K: ^' e

: e; U) q, n+ I7.检查各用电设备的工作电流是否符合铭牌要求
; i2 ]& g6 s: l6 v+ J# Q
9 Z) x; r+ c: w6 _" _
013
计算机操作规程
3 G* P% f& P1 K. r3 @

& r1 E, l0 A% D0 X; q, F0 W1.启动计算机应先启动不间断电源,再启动显示器和打印机,最后启动主机。
$ R0 {" ?8 x: U; D: C$ K* j
4 H8 c8 a+ u' z7 Q% `4 }" l2.当显示器上出现画面后不要马上进行操作,要等待系统对现场的报警全部接收后,即报警个数不在增加时方可进行操作。2 r( g# \: ]  |. L% }/ L: ]

/ `1 L. s+ }3 s5 A3.要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时,应确定“近控”、“远控”转换开关在远程控制位置。
. P" p6 X8 d2 _) p1 C3 i) K! F* l# R+ q6 F
4.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时,不要在画面弹出过程中急于按键。应尽量避免在硬盘工作指示灯闪烁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以免损坏软件。
  c+ L! _0 F/ G" [* ^: i/ t
3 H7 q4 z6 b1 S1 w" g0 b' A5.在使用打印机记录报警信息的情况下应保证打印机不缺纸。计算机在正常工作时是连续运行的,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随意关机。
7 t$ H; w( v* ^; o" \+ T) I2 i) w- x" b2 B3 G6 E9 c5 w5 Y$ t
6.当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或厂区停电时,应按关机步骤进行正确操作,先关主机,再关其它电源,最后应关掉不间断电源的开关。
, @9 K- p- ?7 V- x: o/ `/ I# O3 M7 D" m8 s6 w7 k) `% P
7.当发现某些工艺参数以超过允许值,仪表不能反映工作情况时,运行人员需立即通知综合办公室,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O; q3 N9 w% \6 d. U  G
7 v+ l+ T5 [+ T% u3 G3 p* S
8.当发现某些机电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值班人员有责任及时将情况通知现场有关人员。
1 U4 L7 I( j/ @: d, }5 r
1 t* D* e9 l, I# m  r% K9.运行执行人员不允许随便挪动主机及相关设备,不允许执行非权利范围的操作,避免将整个系统造成损坏。
# a1 Q* [& @& G3 s0 \) d; u
6 i0 v. `) _. F+ S; m2 w. H10.保证室内良好安静的环境,请勿堆放杂物,保持室内卫生。
! c$ D- l/ c3 ^; l) C2 d5 z. ]' u
014
中控室安全操作规程

+ a. v7 x" C- P
* q! w7 b# h8 c3 ?( Z
5 ^1 S% D% V6 i, J. q1、中控室人员应熟悉监控系统及各种仪表的工作电压范围、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检测点与检测项目。: i  s) I" _/ a6 T4 X, v
2 v+ f' O2 v! n: j6 R1 m
2、中控室人员每天定时记录生产报表和监测报表,及时反映厂内的生产运行情况。
8 s) p0 D- u7 x* X+ m
; T3 H- ?3 D/ p' j% c3、根据生产运行参数及管理人员的指令,开启自动控制设备,以满足工艺要求,没有授权不得随意开停自控设备。
, ]2 l; @( j. b, l; _
9 A7 S" A* `* m) ~4 C+ p0 d8 y  f9 [2 B4、阴雨天气到现场巡视检查仪表时,操作人员应注意防止触电。5 |' h( F" ?: w. _

* u: D+ ?$ ~) B, Y5、各类检测仪表的一次传感器均应按要求清污除垢。, q) Q# N/ |  P* Q
# y! A& f0 c7 t5 _2 X% f
6、微机系统的打印机应根据说明书进行正常保养维护。, T9 E0 r6 O5 ]: }9 P
8 |6 a2 V5 \- k, X
7、检测仪表出现故障,不得随意拆、卸变送器和转换器。$ ?& \" x# P3 X2 T

. O' l# U5 V% z( y7 P8、检修检测仪表,应做好防护措施。对长期不用或因使用不当被水浸泡的各种仪表,启用前应进行干燥处理。
/ h# x' r" h4 p1 f) J  N$ [$ q; c9 ^+ A* f$ e' w( r' B
9、非厂内用于运行的计算机软件,严禁在网络上的计算机上运行。在运行时,严禁退出计算机软件或插入软盘。: ~/ x- r- @* k& e6 ]  K9 k7 c
* h6 l) P8 A8 j
10、定期检修仪表的各种元器件、探头、转换器、计算器、传导电视和二次仪表等。保持各部件完整、清洁、无锈蚀,表盘标尺刻度清晰,铭牌、标记、铅封完好;中心控制室整洁;微机系统工作正常;仪表井清洁、无积水。7 b% k: U8 |! Y4 ~

" c( C( I, @' `1 y0 l; y6 [11、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中心控制室。
* |. `: L+ r# a2 j4 e, x& t/ N4 ^) L
1 ?& C7 B" G8 _* C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更多

客服中心

2121-416-824 周一至周五10:30-16: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现在加入我们,拥有环保之家一站式通行证!马上 中文注册 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