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案主要按照各类指标参数、调试前准备、种污泥的选择及驯化培养、调试运行期指标负荷的控制及注意事项、突发事故异常状况的解决对策等五个大方面进行制定。
+ D/ s9 S S7 @) ?5 \
, }7 j9 n6 M, Z0 q9 ]
6 Z4 K7 d! I% m" C4 ?( {一、各类指标参数3 @6 S& V8 _" J3 l: I8 v( _- \+ j$ B
3 ]! I6 d/ r5 p/ M
1、理论运行控制点:水力负荷(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污泥浓度、污泥回流、B/C! @$ d5 n7 C1 Z- G4 D
9 Z6 k* u8 s. \3 E
2、日常主要检测指标:进出水流量、进出水COD和BOD、DO、污泥浓度、PH、SS、SV30、氨氮和总磷总磷(如有要求可检测)、水温(如有要求可检测)、微生物镜检。5 _( @2 H( _; o( g' L4 e& }/ a
) o3 @7 g1 S2 y {; H4 j
3、主要涉及的设备材料:进出水泵(自流方式此项没有)、污泥回流泵、潜水搅拌机或其它同功能推流器、填料
) c: V9 R+ m' u% Z7 B, Y
) b- H" Q) N+ f- V* r1 I# l- ]4、主要涉及的水质监测设备(如无在线检测设施时可参照):. a% W1 S8 E- `% l) F
1 K% D* A: z+ T. E* O/ y$ ~, c6 N1 m
1)实验室物化检测设备见附件检测方法中设备要求# p" v% v& N' o* g/ u: ]& }
- P6 S& f) l7 k' V1 @! p
2)涉及到的电子检测设备:流量计、便携式DO检测仪、COD测定仪、氨氮和总磷总磷测定仪、温度计、微生物镜检设备。
" G5 M( c0 T: G5 i, I+ ?6 z5 q) x7 D8 p
二、调试前准备
7 y! q4 E) K, ^
' V$ F4 _0 n1 u- v# m# t! b4 O: i以下各项在无特殊情况下均为同时进行,无主次之分。
! E! ?4 [) S9 P+ h7 [- e
. t$ I+ Q: j1 o/ \- e1、项目水检测:$ J5 c, P1 V+ l" p
% w" A" p* B; _8 F
1)主要摸查现场排水情况,主要包括现阶段排水量、满负荷排水量、排水周期、各车间或者工业单元排水点、降雨等天气对于排水的影响。3 j" _/ c6 F6 [( ~
. `( P2 Q- v: [4 W& o$ ^
2)与甲方协调,将日常水质监测设备就位。在带泥调试之前,将进水水质检测完毕,其中包括COD、BOD、PH、SS、水温、氨氮和总磷总磷,以及本项目其它主要去除指标。6 I# |: G1 q( b
/ V* |2 z* O6 `% t7 T
2、与甲方协调确定污水处理站调试结束后的运行人员,并进行一些前期相关培训。, _ S) g0 p$ u; ~
$ G; ?# I% Z9 E" P0 O$ U
3、对本项目设备设施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建议用清水进行试车。- D2 f S- `0 x3 w9 p/ J
5 n7 u# w1 b/ T# f% g g
4、联系接种污泥,以确保污泥接种前进场。再联系时,要充分考虑余量,以防突发事件时无污泥可用。
( G9 c! V ]# w4 J. `
$ k4 U" u/ f3 y/ Q5、与甲方单位协调,确定所需公用工程的情况,包括水、电、蒸汽(如有要求)等。
$ h; J [& B) _0 d+ C: g. O1 q0 u/ }/ Z# X. \+ j5 p
三、种污泥的选择及驯化培养, H0 r4 j/ x1 l; g8 I; l8 G
& W, U* A t5 ~5 l1 Z总的原则为源污泥的活性再生,水质的适应,定向提升负荷驯化。
& V* d/ E0 v6 }# h2 L; w; G
, L3 g; X. f A3 y1 y1、种泥选择原则:
( T. t6 ?: \+ j- y4 H% M( d8 H# @. j4 w+ P- {2 ^. w6 e
1)本项目如有污水处理,原有污泥接种为最优选择。
6 d* T6 L- A' d* T
) F& v& _5 i7 a5 @* V) m2)可选择附近相近生产的企业浓缩消化污泥或脱水污泥。, e' a# M4 H/ }) }& {
+ M. o" |: D" `, s B3 Z3 z
3)可选择附近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消化污泥或脱水污泥。
; b/ a5 y* [9 M5 N7 L7 B9 I$ B/ p1 b9 v, |
4)如以上都没有,则要选择没有重金属、毒性,且生化活性相对高、进水COD、BOD低于本项目的活性污泥作为种泥培养。
4 k: E/ s5 k4 d0 X2 H1 H" Q$ v# E* X
5)另外湖泊底泥、各类粪肥或化粪池的底泥也可以用于接种污泥,但各类污泥中均不应当有太多的砂子。6 R" D2 [7 i& J1 X8 N/ _
: L' p$ U: s. ^3 k0 l+ Z4 G" n以上种泥选择后,培养难度是依次增加的,所以必须与甲方单位和相应部门沟通好,以免拖延工期。# p/ b/ b- x# i5 `9 E
2 p( b4 J5 j* l+ d( }2、接种培养方案
: D1 W5 ]6 u3 v( t4 \$ n6 U- E5 D4 z, V& E
1)接种量的大小: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有效池容)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
# N$ |: F ]7 W. ]8 ~$ @7 _# D# r7 y
- g: }8 H+ S+ R, F0 L2)接种:接种培养水为稀释后低浓度的处理水。在正常20-35℃的条件下,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浓缩污泥),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温度越低投加量越大。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3-7天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进行下一步驯化培养。; M! L1 J+ I2 @; O* E
* Z, }+ v& ^ ~
一般来讲,在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一次投加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浓缩污泥),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7天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低浓度水)连续进水25天,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投加10﹪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进行下一步驯化培养。6 G p' r) B) R$ O' U, k- f
1 G( o% R4 E0 C* ]在接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检测水温、PH值等,污泥方面,需要微生物镜检,观察污泥形状颜色等,COD的检测也可以帮助确认接种是否成功。
: W& l U2 O7 I9 ?, C8 O9 F$ q6 F3 |* N! z) u
3)脱水污泥:脱水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种污泥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投加至曝气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8%。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用于污泥调理),如药剂含量过高、毒性较大,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3 C: J1 h1 h/ i" K V+ G8 o& ^3 @
8 f) s- C* S2 p& b
鉴定污泥能否作接种用,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加水曝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就可用于接种。接种的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排泥,加新泥,以保证干污泥的无效成分排除即可。& z7 S9 s/ j7 s! G" [
' g: z" i( i2 f% c, b
3、驯化培养
$ S7 f/ g9 c' e+ y( B, N" E: n5 T Z0 ^* P* ^/ H# W# b1 o
接种菌种完成后,在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而厌氧进水浓度递增比例则要小,且厌氧池中PH值应保持在6.5-7.5范围内,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直至适应原水浓度为准,基本指标为COD,B/C,不出现大量泡沫漂浮污泥。0 q e" Y6 E. S( _0 R2 B
+ z+ X5 J( {) b; U- ~6 `. Q5 e四、调试运行期指标负荷的控制及注意事项
, n5 m# \9 w5 B8 ~
% C" t5 u* ]3 O1、调试运行期指标负荷的控制
. ^0 N" C3 ]0 M. O9 G2 q q7 o: b2 O9 q* r2 t
水解酸化池由于抗冲击负荷比较好,所以对于水温,保持在室温温度20℃就可以H理论的要求为5-6.5,相比于其他厌氧处理工艺来说,要求没有那么苛刻,只要不出现大量污泥上浮,或者泡沫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大一些范围。: [ ~$ }6 O4 C$ X3 c4 a
9 v% E5 F2 V+ r! v5 q* M3 A. N调试初期主要控制运行参数为水力负荷(即上升流速)和停留时间,污泥浓度和污泥泥位,排泥和回流污泥。根据一般情况下设计参考值,上升流速为0.5-1.8m/h,污泥浓度在10-20g/l,停留时间在5-8h,泥位(上清液高度)应保持在1.2-2m之间,是比较稳定的系统。, v, F* l+ N. w$ R o
+ T: |) Y# G9 K/ `
在这个范围内,污泥浓度与上升流速、停留时间是成反比例关系的,初期由于MLSS比较少,且没有达到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系统,所以减小上升流速,延长停留时间,可以保证污泥浓度的升高,由于在驯化阶段,已将污水调整至正常来水浓度,所以取低上升流速为初期的对策,具体数值需参考实际设计参考值。初期阶段,污泥回流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需要与来水流量配合,以保证要求的上升流速。3 o+ M; w4 J! t, v# u
0 w" O; v& [; L3 d+ h' b/ p5 V) L
这段时间,减少排泥量,必须保证一定的污泥龄(ts=6d),排泥时需要参照COD,SS的前后变化、SV30、MLSS等指标,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一下B/C的前后变化,如果上升,说明COD转化为可溶性的量有所增加,说明运行良好。其次,污泥颜色的变化,正常的厌氧菌为棕色或深棕色,并且呈现絮状。第三,镜检观察生物相,厌氧阶段,微生物主要是细菌为主,原生动物量会有所下降。DO一般小于等于0.2-0.3mg/l。
* S, m- }+ R5 T% n& C* {% [% f: a' H; Q
连续进水观测几天,如保持到设计范围值标准,出水指标无大的变化时,根据情况调整水力负荷(上升流速),包括加大回流,加大进水量,由于厌氧调试变化比较慢,污水情况良好的话,一般在1个月左右,调整的过程中不能太快。这段时间,可以根据MLSS的量,或者出现大量悬浮的污泥时,调整排泥量。整个系统是以稳定为主,不要过度的追求降解效果,做好日常检测,主要注意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果前后变化比较大,说明有问题需要调整。
& Z3 }2 @& D) d
+ k4 h+ n1 x7 Z' B: G: l; N2、注意事项# g/ y, K! z+ {0 t1 Q
' c& c5 O, D6 U! ~1)如果是AO工艺或者是好氧后二沉池回流污泥,注意检测回流污泥的DO,如果DO比较高,可以适当的增加沉淀时间。
0 R% u. P7 Y3 G% P! m: j0 R/ a$ A* n8 F8 T0 D# X
2)如无均匀补水系统,需要确保搅拌机或者推流器正常运转,以防止污泥堆积形成死泥区。
7 y" Q- B$ w+ E& p% g5 h9 ]# b# G& v; [9 A8 p
3)如果来水营养物质不足的话,需补充一定量的营养物质,经典的C:N:P=(350-500):5:1,主要还是看出水指标变化。
1 H u; l4 Y- q' g- ]' G) a( w, M5 c1 P9 t4 w0 X
4)厌氧阶段有污泥上浮属于正常现象,主要是由于厌氧产气导致,但是如果大量的污泥上浮,或者是泡沫夹带黑泥,说明污泥老化,则需要排泥。
. D2 H% h. ]1 o
7 A5 a' W/ J8 a5)注意做好每天的记录,制定好检测指标表格。- B( k# c# e! S+ h! k! N
0 s5 B5 Y7 T9 m. U* T五、突发事故异常状况的解决对策
! X0 H8 y9 z+ n# F6 A0 F: o, v% |
. A$ a( p) R2 Z- J+ Z1、出水浑浊,水质变黑。一种原因可能进水负荷波动过大,有难降解有毒物质排入,或者是相应环境发生大变化,这种情况发生时,需要尽快减小进水量,增大停留时间,增加回流,适当的排泥,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还是不行,则需要更换新污泥。各一种情况是污泥老化,出水SS增加,这时需要增大排泥,加大回流。
% n4 r9 i% L0 C5 g! B* ^- z) K: E. _8 z$ i
2、水面出现大量泡沫。一种情况是白色泡沫,这种情况可能是来水混入了表面活性剂,可能是前段物化沉淀效果不好,需要调整前段工艺,投加一些消泡剂,进行处理。一种情况是褐色泥状泡沫,绝大部分原因是污泥老化,需要排泥调整。特别指出,投加消泡剂,只是表观的处理,不治本,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找到原因为佳。' f- I$ E4 k/ N' |% K; p
; l4 Z$ s( Q; C, V- f5 }8 P9 E3、水量突然增大。一种情况由于降雨、管道泄漏,这类水量增大,COD下降出现时,可以缩小停留时间,如果水量增加特别大,则需要考虑排至事故池,以免活性污泥被大量冲走。另一种情况由于生产量增大,水量增大,COD升高或者不变,出现时可以考虑增大停留时间,通过前段调节池来调节进水量,还要随时监控进出水各项指标,正常情况下,4个小时之内调整好,是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如果超过,则会出现污泥上浮等高负荷出现的现象。' {" U0 B' V# z: H
! e5 V; _* P1 H# t- i, d0 k
4、出现臭味。这部分可能是反硝化、厌氧脱硫产生的,一种原因可能是污泥老化,前段脱硫效果不好,负荷增大,多为综合原因,需要具体分析。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各个点排查,已找出真实原因,进行处理。+ k" M( z; |9 j" v3 s- c6 k
, `# u& C X4 |6 c" I- V' D0 {5、如果作为厌氧反应器前段预处理,出水需要测定PH和VFA指标,以保证后续处理正常。( u7 Z2 W; ~/ X& y5 l
$ S' |' f6 p! F6 { |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