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下的环保民企既要备荒也要备战。
1 t9 R1 u! z* n; g; [9 ?5 ]
* E5 {$ w: V. T w# w ?, v/ j5 h0 `3 n“教育在,XXX不在了,环保在,XXX不在了,时代正在和一部分企业说再见,2021也已经成为环保民企的转折大年。”
9 Y" @5 h1 q( {: d/ C' \0 [. t4 |- n/ z
最近在和一位在环保行业打拼多年的企业家朋友聊天时,他如是说道。* d$ n& Q5 L8 ~. n6 }
1 ?" L3 l- _2 ^6 i" C7 c和往年相比,2021年给我和山少爷的触动是相对较大的。4 E2 V6 o, v' i, U
8 [- G/ B* l1 [! ^: C. y
我粗略统计了下,今年我们深度接触的企业有近30家,实地走访的企业70多家,前来南京交流的从业者120多位。
9 o" a) ]0 i9 q. }$ x2 U; _( Z3 K8 N2 j* r# {
就整个环保行业的体量而言,上面这组数字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接触面。# h+ R/ J% u" Q
* b) S% ^8 H: z5 h# H$ Q但今年的这些接触让我看到了不少共性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在行业深耕多年的选手,他们对当下和未来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共识。' K: u! C5 r, x: O- R8 L$ v
. [- R% j+ O1 [, A0 h( \0 B+ ]
一位做环保装备的朋友坦言,这些共识之所以有实战价值,是因为那是他们用真金白银和酒量换来的。
7 O, D, L( }1 S6 ?7 y+ y( s u, Y9 g8 ~6 k! g
表达情绪容易,洞察本质难得,而远离情绪直击本质,在公开表达上坚守下来并不容易。2 J- a- ^; D4 x: d
2 _3 J3 d. j0 Y7 c6 z2 b7 P4 O$ A- v6 L9 r% A6 D# i' t
谈到“收缩”,可能不少朋友会联想到萎缩和倒退。; U0 I" V+ n8 e& m
3 u. @% B* T# k! D其实这里用“收缩”这个词,更要表达的是一种主动的战略动作,它背后更多的是企业家面对新形势时对战略的重新评估和调整。+ O9 D9 ]: i$ u) v# N
* x' `- K! O% W% d) J8 I0 }, i1 X I- j收缩一词本身并无好坏的指向性。
) m# C# q7 M6 ~% D/ O [; ?; H4 p- X" y3 s6 ~1 E( s, H
收缩的背后是聚焦,是实事求是,是回归商业本质。1 l; r. T0 j4 t& w
8 s0 G) a* D) h& j) p在过去的一年中,无论是行业头部的上市企业,还是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敏锐的掌舵者大都嗅到了大环境的变化。& ~, ]' M0 [3 P% ]3 I* H
' S, ~, D7 _% @" z9 T( t' I关于这些变化,如果你是新读者可以翻阅下青山产业评论之前的文章,我们曾在多篇文章中详细谈过此类话题。
# F. k9 H; ^ ]8 P
1 `' S6 f, I/ o比如:行业的畸变;消失的红利与新红利;时代的毒打;大建设时代后的行业发展等等。# y5 h1 k; ?4 |- D$ L" o
5 Y& l0 D* I, W# e4 ]4 H
动荡的大环境面前,所有的掌舵者都面临一个相似的困局:$ d" u, ?! |: U* {/ z" t
. K. Z( J. S, y J1 l* ~不动是等死,乱动是找死。
6 w* j* w1 d# x2 g1 ]! r$ Q
X) w: S& m# W5 [( |* c: f在这样的难题面前,那群敏锐的掌舵者在如何构筑自己的防御工事。
9 g# t2 _# t. T( `0 D3 F' ]0 `& E
- |* G/ g- q! J! O* p2 G6 g9 d' m1、战略收缩
( B6 y' [2 [, Y8 }3 N& Y3 c- b, d! Q, |
战略的收缩不等于做减法,有时候甚至还会是做加法。
+ v, [8 c4 ]5 R; l1 s8 C6 G. W) A+ A5 ^$ V3 ~+ G6 `/ @
我们看到的成功案例中,战略的收缩不仅是要敢于放弃自己没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同时还要能在自己有竞争优势的赛道上加注。
: K0 r2 w0 W4 d5 |) O% @5 h8 O
; v! U& O7 j+ P5 h环保行业的8大业务领域,投资、建设、运营、产品、设计、咨询、检测、监测,叠加水、气、固废、土壤,不同维度的业务交叉产生多达数十条赛道。) K) A3 i! U2 s7 q' Q" Y
+ D. k$ p7 k u9 |- | H
对于在行业里深耕多年的环保民企业来讲,现在更多的思考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什么业务是该放弃的,什么业务是该加注做深的。- L0 g6 m1 d3 U- ]6 @
, J# N# A: l" ]1 X0 `8 o6 P: L1 Y1 @毫不夸张的讲,在过去20年环保行业大发展的进程中,清晰的定位从来没有如此的紧迫和重要。
0 E$ t+ }3 Q) \6 s) Z/ e
) v6 j X2 }! n# }5 Q- r; K在上层业务资源接近垄断的行业大背景下,取舍和自我的定位会是环保民企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 Y- K3 h# i2 u4 K
; y! L0 W6 @2 L4 x( S
2、团队收缩, g) R4 u/ y# h5 t" I0 {
7 E& ~" d/ E l' Y( B$ f$ h
裁员并不总是可怕的。, _6 L4 X! _2 ~- E
( u$ {* z s% O" n. }# l) Y9 w
互联网行业的裁员动不动就会成为微博热搜的大新闻,但环保行业的裁员消息我们很少听到。) a$ H9 u; S% A* f
; ?. i, E* S# n2 q1 R! l. R
这并不是环保行业很少有裁员的事儿,而是环保行业的信息是相对封闭的。6 {! w5 h# X! R# [" l) z, \2 y9 W
" v& T4 F; p# S
粗略统计,环保行业在过去3年里,上市公司中出现裁员的企业累计超过四成。. u1 X |; z! w, K$ g- K1 U
" I6 U9 _0 x6 u5 p
有些环保民企从千人规模裁员到不足百人规模,也仅仅是在非常小的圈子里才知悉,更多的行业从业者并不知晓也不关注。
& g+ }: H: E3 Q' s& ] I$ z# ^; H
! `2 s* R9 q1 G m关于裁员这件事儿,我们需要看一个企业到底是不行了裁员,还是一边在裁掉一些人却还招了更多的人。
0 z# t& o" P% e. I! ~3 R, S0 h I% y0 a; J
前者,那是业务不行了,于是彻底的压缩人员;后者,则是裁掉不需要的人、冗余的人,同时寻找更合适的人选。
' c3 }& o* V f8 c, u8 `: {/ }. d! O' E
敢于裁员,很多时候,对于企业来讲,恰恰是一种务实的表现。" Z" l5 x: P* T
, V# O3 _ n4 {* W
2021年大环境艰难,2022年大概率也不会有彻底的改变,合理的进行人员的调整,是企业保持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 {+ }. u' _. Y8 i5 \
. l: g/ S* {8 R! I; z4 ^( T/ Y
在主赛道上储备更多的精兵强将,在非优势业务上快刀斩乱麻。% k' \! m, v! o; ?
0 E! U# y# Q+ g
对于从业者而言,最优的选择也是不要在公司的非核心业务上消磨自己的意志,未来的大环境不会容易,宁选鸡头不选凤尾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择业原则。
0 j5 ~/ e* _! _) z
, r8 h8 C4 M. E: A7 M总之,大家做好战斗的准备。- f0 {3 X3 x9 D( `) p' p
( n" \1 n/ d6 q. J
3、资本收缩1 T' o# f" T- |. u. Y
" c @0 t+ _/ b# V% e- D, F. W$ l' ~
单纯的用钱赚钱的时代已经在和环保民企说拜拜。1 [2 z1 t8 s5 J' \1 v/ W3 m
) p& C* [$ M+ v6 o
当下的大环境,对于绝大多数出身“普通家庭”的环保民企来说,用资本拉动增长既不现实也是高风险的动作。
) ]! y* l8 H2 K N A2 v0 X, F: g1 q& B) r/ k
在资本层面的收缩已经成为环保民企的无奈之举。
9 F s& A& E9 @; b' V. f. n1 v* J" `9 T- x6 P* j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今年仍然有不少环保企业上市,这貌似资本层面并没有收缩。
6 [9 C6 p9 M) e" S! b& B; E* y
, D* E, \. w0 W2 c0 q% O* A关于这件事儿,其实我们需要透过表象去看本质。* T9 p) |5 S# @' }
0 a5 ]8 }( j+ e+ T
首先,资本的收缩并不意味着不用资本远离资本。
- o4 {2 R3 V. ]* Q
* f, t/ C5 ], `& `( q- p无论何时,资本永远都是一把利器,这里谈到的资本收缩更多的是指资本驱动因素的变化。
! V6 I6 w1 r" i4 _
6 a6 ~' A# G9 Y另外,资本的收缩意味着企业增长杠杠的转变。7 d ?' L4 t+ G0 X7 {% n& {1 v
* u. _5 Y9 m* e5 [: S1 K1 E
如果仔细观察今年的环保上市企业,你会发现:
1 Q, J& Q2 a& y- \6 D. c O- G
w' _1 i: K( p7 \% ]+ _5 _* b4 F) H他们大多是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技术型产品型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赚钱的逻辑中最核心的不是依靠资本杠杆而是产品杠杆。% W; g. h) P* |4 Z8 _
8 p1 n4 d) J9 W6 r; q) @. b3 {9 L9 i关于这块内容,我后面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q& a7 R' H [9 R9 Q' P# N# Z1 U# E9 D7 T
总之,对于环保民企来讲,钱越来越贵,钱越来越少,这在2021年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F3 g2 J3 J% g q
5 r5 N# l5 i2 q& @3 I
对于资本来讲,有限的资源一定是往最值得押注的人和企业上面投,而对于企业来讲,有限的资源也一定是往未来吃饭的金刚转上投。1 a* v+ k; I! |! Y
7 ~$ I# D# E, n }6 ]圈子里大家公认的一位大咖级别创业者曾经谈过这么一个观点:3 E! I6 [' H- U; N
. q; _& ~$ n) Z+ i在过往很多年,很多环保企业的生意逻辑其实就是定期存款,从金融机构低成本拿钱,然后把钱投到项目里,然后每年吃“利息”,这些年没有任何长进,领完20年“利息”,就可以“退休”了。! w3 b! K; s$ x
+ Q) L, b0 x* { \5 |
这算是行业里典型的钱生钱的打法,如今这种买卖环保民企的机遇越来越少。5 f7 p/ U$ p- A; D' b4 a, d5 h- C
# U$ M) E; |2 Z+ P a; D) @! _3 ?以上是环保民企的3个收缩,从战略到团队到资本,更聚焦的战场,更精锐的部队,更谨慎的用钱方式和增长逻辑的切换。
7 [9 X& ]3 u0 M* D( E' a# f: r* `5 b- c
收缩并不可怕,懂得收放,收放自如的企业更容易穿越周期。
4 |/ e7 F6 O7 k4 ~$ A4 ^9 \0 f/ C. l7 g6 \0 `. v0 x
对于环保民企而言,当下所有的收,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放。原标题:备荒与备战,转折年里的环保人,作者:环保老兵,来源:青山产业评论2 V. R$ T; I8 E0 \8 [ e
+ W$ X! a* h/ K% k( @
趋论:2022环保行业趋势之企业篇 . 下2 {! K0 M0 g, V
% a2 H6 D5 \9 e2 _5 l
|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