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关注 趋论:2022环保行业趋势之企业篇 . 上 [复制链接]

3 W+ 0
京东
导读:当下的环保民企既要备荒也要备战。
+ M) Y& S7 f# f8 ], X0 Z. R3 |3 ?' P' q" w3 G. y0 C2 d
“教育在,XXX不在了,环保在,XXX不在了,时代正在和一部分企业说再见,2021也已经成为环保民企的转折大年。”
, G0 p- a0 P! D
5 y5 i. b% a7 z/ _0 }. _. u' D最近在和一位在环保行业打拼多年的企业家朋友聊天时,他如是说道。
+ ~' Z- ?! w0 E/ d2 ^# F* `2 d
& g" D, w, s+ U/ I1 |- Z5 c4 E% P和往年相比,2021年给我和山少爷的触动是相对较大的。9 K5 U2 @# w) v& Z
& E1 G  d7 h2 |
我粗略统计了下,今年我们深度接触的企业有近30家,实地走访的企业70多家,前来南京交流的从业者120多位。% `4 m# z  _% _$ B# \
3 T% u/ n& i! y
就整个环保行业的体量而言,上面这组数字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接触面。9 G+ l+ i6 @# a0 w2 Z

% t, S8 A) ~6 `* |但今年的这些接触让我看到了不少共性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在行业深耕多年的选手,他们对当下和未来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共识。9 R7 l/ p0 ^- r& p0 ^+ I# X# ~
9 X% P9 Y$ h4 c  A4 e
一位做环保装备的朋友坦言,这些共识之所以有实战价值,是因为那是他们用真金白银和酒量换来的。
# h/ }$ f4 b6 ^0 c3 N
' }/ W, I: j# _/ E$ `  J  c/ K! E' z表达情绪容易,洞察本质难得,而远离情绪直击本质,在公开表达上坚守下来并不容易。
* d! f1 |) h1 C' T/ X4 V/ F! h& I3 G" G$ n) R/ |1 t
环保民企的3大收缩  战略、团队和资本

( r* w) G$ e% i# o4 M谈到“收缩”,可能不少朋友会联想到萎缩和倒退。$ \5 O# S; [# j/ J% _! ^
* ]% q4 a5 v: ~3 A: V
其实这里用“收缩”这个词,更要表达的是一种主动的战略动作,它背后更多的是企业家面对新形势时对战略的重新评估和调整。$ z, {3 {- m2 n9 s

* P% m: u  k) M/ q- c! I收缩一词本身并无好坏的指向性。! ]6 W; j/ i: Q9 d- @
; [2 v! g0 ]6 X' c5 j  y/ [; e3 g( ]
收缩的背后是聚焦,是实事求是,是回归商业本质。8 ]. j  [! \2 M9 s! |& T
$ O' A: U( C% V& i" B5 D
在过去的一年中,无论是行业头部的上市企业,还是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敏锐的掌舵者大都嗅到了大环境的变化。( ~1 |% b  |: f: m
. U+ v! _8 X; B7 Y
关于这些变化,如果你是新读者可以翻阅下青山产业评论之前的文章,我们曾在多篇文章中详细谈过此类话题。- ^4 R% n' }' }  T* c0 T: o
' ~0 ~; [" }6 {8 \$ f+ K4 \
比如:行业的畸变;消失的红利与新红利;时代的毒打;大建设时代后的行业发展等等。
, R# Y: r8 X' D! `9 p( c, k
- R( e8 b' ?+ f9 s0 j  s动荡的大环境面前,所有的掌舵者都面临一个相似的困局:# a0 }, E9 s  E9 w

3 C3 W( {) p$ j  D不动是等死,乱动是找死。( l* H) p* ~! v% F4 ^& M
, G) w, r" u- J
在这样的难题面前,那群敏锐的掌舵者在如何构筑自己的防御工事。
+ n% X! C0 t8 |( D0 v2 w3 X- m2 @" ^: r
, t" `; v0 ^: P. s( l: i, @+ R. \/ B1、战略收缩# D) U3 J  ~2 v$ }$ y; T
# x" \* x9 }, V% J' ~* u# }
战略的收缩不等于做减法,有时候甚至还会是做加法。
3 Y3 b- W$ Q& i. P* P% N$ D8 a
* ]! V9 X* h8 n, T+ r4 Z8 L我们看到的成功案例中,战略的收缩不仅是要敢于放弃自己没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同时还要能在自己有竞争优势的赛道上加注。# X& ]: f/ I' S
. ^: e8 X# q  V  X! i
环保行业的8大业务领域,投资、建设、运营、产品、设计、咨询、检测、监测,叠加水、气、固废、土壤,不同维度的业务交叉产生多达数十条赛道。: }( A! \# s) c) @+ d
  u" h5 J8 _. K2 s
对于在行业里深耕多年的环保民企业来讲,现在更多的思考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什么业务是该放弃的,什么业务是该加注做深的。! M" U# i# ~5 {' D  I/ X5 x

8 K$ n) i* M1 f8 G8 ]5 n" q& g$ r) d毫不夸张的讲,在过去20年环保行业大发展的进程中,清晰的定位从来没有如此的紧迫和重要。; p2 c# q( h& _. a/ c3 H
: P7 O, i/ U+ D; ~& ?5 K. ]
在上层业务资源接近垄断的行业大背景下,取舍和自我的定位会是环保民企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 T- [3 w; A; s! G" J- O# P0 c5 G9 G% Z
2、团队收缩5 v6 H( z; ~4 q, j& h% l( a

0 b3 S$ _1 s) }9 q  F. d+ a* {裁员并不总是可怕的。
# @/ a( D/ h$ ~2 r, R* p
! _) l9 }! K  F6 ~( X互联网行业的裁员动不动就会成为微博热搜的大新闻,但环保行业的裁员消息我们很少听到。
* P1 K2 j& `( \' H9 {
) }* r- {1 R* z1 l' g" t1 c这并不是环保行业很少有裁员的事儿,而是环保行业的信息是相对封闭的。  e6 z3 E: {% G' l, l* ~

" X, ]4 F- K% p# F) l粗略统计,环保行业在过去3年里,上市公司中出现裁员的企业累计超过四成。
( \- s4 q/ a8 f2 {6 l* ~( L, n9 s2 q; U) a6 n& P
有些环保民企从千人规模裁员到不足百人规模,也仅仅是在非常小的圈子里才知悉,更多的行业从业者并不知晓也不关注。* @: `; p4 e5 o" `# W3 C  u

6 B  e6 B% Z! q2 y. Y关于裁员这件事儿,我们需要看一个企业到底是不行了裁员,还是一边在裁掉一些人却还招了更多的人。
6 [7 n! P. ]$ q9 Z( B: Z- i& Y8 T; X. E' {9 j
前者,那是业务不行了,于是彻底的压缩人员;后者,则是裁掉不需要的人、冗余的人,同时寻找更合适的人选。
# |, u0 P2 E2 i5 Y' o) F! X" s1 Q  a! t
0 L. l1 P. f5 o# I敢于裁员,很多时候,对于企业来讲,恰恰是一种务实的表现。
0 T8 D! {/ U0 t. U# ^
- F! A; [- w  l# k4 `& A6 ^2021年大环境艰难,2022年大概率也不会有彻底的改变,合理的进行人员的调整,是企业保持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Q/ Z2 a. s  y8 x

8 k0 e2 ]% [( n% B# W& y在主赛道上储备更多的精兵强将,在非优势业务上快刀斩乱麻。/ S( a% c7 y9 U6 W8 t) c0 V
: V# o' s+ H; ^, ]# u" s8 G
对于从业者而言,最优的选择也是不要在公司的非核心业务上消磨自己的意志,未来的大环境不会容易,宁选鸡头不选凤尾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择业原则。
& G+ M: p8 o8 |: H$ b' K! T
* k% J" X6 {; q4 P; T3 m9 f总之,大家做好战斗的准备。
2 w4 Q! I/ h. K' l6 ^# p- @% ?! j. N* T4 E7 ~% Q0 {5 s
3、资本收缩
  p" Q% `1 ^7 o' j# v: u! O3 o3 t+ o! a1 |, \
单纯的用钱赚钱的时代已经在和环保民企说拜拜。2 k8 g" ~" e0 j, z
* ~3 o7 B7 U, p4 P6 L
当下的大环境,对于绝大多数出身“普通家庭”的环保民企来说,用资本拉动增长既不现实也是高风险的动作。
  @2 J0 T! h- c& ]: u. b
; y/ M; B. m+ h9 E在资本层面的收缩已经成为环保民企的无奈之举。
8 I/ J: ]  X$ s  E- ~1 V0 m( ?
+ @& p" k1 _' Q# f& L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今年仍然有不少环保企业上市,这貌似资本层面并没有收缩。
' |. J/ K! b2 }, n9 D) i' c* Y  R2 Z, d. F. D1 C
关于这件事儿,其实我们需要透过表象去看本质。
$ u( [/ q6 \  k3 V6 k' s; T5 H( v1 q+ J# N9 ?4 w* `6 `
首先,资本的收缩并不意味着不用资本远离资本。
2 I. P) G; ?9 G" s/ {: x
. f7 T8 ?. r3 p; Z! }3 P4 [无论何时,资本永远都是一把利器,这里谈到的资本收缩更多的是指资本驱动因素的变化。% Z0 H+ E( f: j& q

$ T' v2 i, q8 r8 H% m另外,资本的收缩意味着企业增长杠杠的转变。
5 J4 O7 e* g7 ^% x. I3 H: t) V/ p5 C
4 H) o4 t6 w! L/ ~) g如果仔细观察今年的环保上市企业,你会发现:
- A) }1 \6 c& K# T5 p3 [; ?
5 x- r4 p  A! V) m! C/ _% o他们大多是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技术型产品型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赚钱的逻辑中最核心的不是依靠资本杠杆而是产品杠杆。( O& B  x9 N0 e2 o

1 @% w% H) [, e关于这块内容,我后面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8 K1 P: g5 L9 I: T7 ?
6 _6 S1 }, l2 t5 o4 X% ?
总之,对于环保民企来讲,钱越来越贵,钱越来越少,这在2021年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 W2 J& N3 W4 A) y
- N+ e) L! w! N" U1 i对于资本来讲,有限的资源一定是往最值得押注的人和企业上面投,而对于企业来讲,有限的资源也一定是往未来吃饭的金刚转上投。+ V0 U: y5 R0 A8 S0 R2 @

# z) z7 b0 Q1 Y' ^圈子里大家公认的一位大咖级别创业者曾经谈过这么一个观点:( ^. J/ J  }" O6 J& p- d

& `! f, K8 ?# @3 I& z+ \在过往很多年,很多环保企业的生意逻辑其实就是定期存款,从金融机构低成本拿钱,然后把钱投到项目里,然后每年吃“利息”,这些年没有任何长进,领完20年“利息”,就可以“退休”了。
6 G$ B! e* y( o1 J0 i
0 e: @1 \  D5 o: L! \4 ]  e这算是行业里典型的钱生钱的打法,如今这种买卖环保民企的机遇越来越少。
" l1 n6 G8 ?# e; |/ a) A6 @2 G: m3 j% u2 k4 v
以上是环保民企的3个收缩,从战略到团队到资本,更聚焦的战场,更精锐的部队,更谨慎的用钱方式和增长逻辑的切换。
% U9 O  L- z$ s- X$ ^* o/ }' i+ T$ ]8 [% z( o
收缩并不可怕,懂得收放,收放自如的企业更容易穿越周期。
, X7 R2 O# F: u& H% X) o! d
" X; o9 T% C1 y% x2 J对于环保民企而言,当下所有的收,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放。原标题:备荒与备战,转折年里的环保人,作者:环保老兵,来源:青山产业评论
: [  x% v( v5 w7 C  b/ O  l: |0 v' I- C1 f$ W: p, g! Y
趋论:2022环保行业趋势之企业篇 . 下! z& I( U" {/ u, ?

8 N3 W6 W. ~5 ]2 J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更多

客服中心

2121-416-824 周一至周五10:30-16: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现在加入我们,拥有环保之家一站式通行证!马上 中文注册 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