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垃圾填埋场还是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特点是水量水质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渗滤液处理工艺大多采用“预处理+生化+深度处理”工艺,其中生化处理普遍采用MBR工艺,是整个渗滤液处理系统的核心,是出水能否达标排放的重要保障。
; ]6 x- i4 T# q& l7 I) j1 B% e* m& T0 i: B" q# s. s/ u
垃圾渗滤液MBR处理系统设计要点如下:9 m) q& i G1 A5 ^
# @( K& i7 g. _) e( T" e# }◆MBR生化处理系统的设计应以COD进行计算;# I; ~9 d1 s; O- E! [& `
2 q: @# R/ }5 I◆规模较小时可以采用一条线,规模较大时需设置二条线;
9 d/ [. T* {" V% q( K0 `% o6 Q, [5 Z# O$ C& M
◆渗滤液处理出水对总氮无要求时采用单级生物脱氮,出水对总氮有要求时采用二级生物脱氮;, \/ h! [' I( w3 B6 p" `7 Q
2 ]$ G7 Q$ v$ H$ L* m
◆合理选取水温、泥龄、污泥浓度、剩余污泥产率及单位耗氧量等设计参数,通过计算确定混合液回流比;
8 h/ t: i- j) y/ M7 [. u+ i/ W; \) D! V) p, g; a' a7 j
◆外加碳源可以采用甲醇、乙酸钠、葡萄糖等,分别投加在缺氧池和后置反硝化池;
7 F/ O# A w! e3 [* L3 v" `+ n
8 y3 S" e! Z! l: C& n◆通过控制生物池内水的流态、利用空气管道控制曝气区域、控制膜分离和污水冷却系统回流位置等技术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 x9 U6 [ c! ]' E
6 k; H3 Q, I4 o! B5 W) C8 |5 x5 w; u1用COD进行设计计算$ j3 e$ I% m( G. e
4 P, |+ G$ h$ y1 {9 R大部分的生化处理系计是按BOD进行设计计算的,但对垃圾渗滤液而言,COD浓度远远高于BOD浓度,二者的比值COD/BOD>2.2,此种情况下如果仍按BOD进行设计,会存在较大误差,严重影响处理效果,因此垃圾渗滤液MBR生化处理系统应以COD进行设计计算,实际运行结果证明,这种计算方式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合理的。2 K; g e- Z) H; n% o
3 i+ q3 H6 S) K, {% F- Q2一条线和二条线的设定原则设置( b' x3 F2 ^2 D% ]
# w! t8 x m) k2 U3 m) C4 ~5 G许多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生化处理部分往往只设置一条线,检修、维护时整个系统必须停止运行,对整个渗滤液处理系统影响很大,而且恢复运行难度也很大。因此为保证渗滤液处理系统能够连续稳定运行,同时考虑到渗滤液处理规模大小不一,原则上规模较小时可考虑设置一条线,规模较大时可应采用二条线,使系统的运行更加可靠、灵活和合理,把由于检修维护的影响降到最低。. `% N x5 ?6 i8 V/ i1 B
3 t3 y O, P* o. U根据渗滤液处理工程的特点,工程规模Q≤200m3/d的渗滤液处理工程可以按一条线进行设计,工程规模Q<400m3/d的渗滤液处理工程,优先考虑采用二条线,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也可采用一条线,工程规模Q≥400m3/d的渗滤液处理工程应采用二条线。& `: J2 ~( m( f$ R1 u
1 S6 `4 v: s+ F( M3单级生物脱氮和二级生物脱氮的适用条件
# j: |3 X& g3 \" _ M: z0 z( n( B5 L% |$ S
所谓单级生物脱氮系统,就是在系统内设置缺氧池和好氧池,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对于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或排放标准对总氮没有要求的项目,采用单级生物脱氮即可满足要求。
; d9 c7 S1 c3 r1 b; ?* W3 O* O5 ?7 [) r
# @% ?3 C y, t- H# G" f$ ^
图1单级生物脱氮系统示意图1 x6 s' p$ ]9 M1 p! o6 o+ H
! f( W. P+ U; n0 m/ t% l
事实上经过单级生物脱氮处理后,出水中仍会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尤其是进水氨氮浓度高的情况下,出水中硝酸盐的含量会更高,总氮也相应偏高。在出水对总氮有严格要求的地区,为保证出水总氮达标,在单级生物脱氮后再增设后置反硝化池和后曝气池,亦即二级生物脱氮系统,通过投加外加碳源,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进一步去除剩余的硝酸盐,进而达到提高总氮去除率的目的。7 M/ b0 l6 H- `1 d2 }& v
8 E7 ]$ D# _8 m: X, R
! u" N+ b+ e ~6 v& X: u# x' w2 F图2二级生物脱氮系统示意图
! Z+ j( A$ B! _( L6 L, l
4 n) h2 T$ x; ^" ]% B$ L- k3 C4 Q垃圾渗滤液原液中氨氮浓度很高,一般介于2000mg/L~3000mg/L之间,也有高达3000mg/L~4000mg/L,一些排放标准要求出水总氮低于40mg/L,总氮去除率高达98%以上,如此高的去除率对MBR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级生物脱氮系统很难达标,必须采用二级生物脱氮方能满足要求。
. M/ n2 ?& W. Y9 ?" a* L8 z
. h1 I1 k9 g4 W* y. r对于垃圾渗滤液而言,排放标准对总氮没有要求的项目,生化处理系统采用单级生物脱氮,如果排放标准对总氮有严格的要求,应采用二级生物脱氮处理系统,通过控制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完全程度来控制出水中的总氮。4 G! I' h5 U! d3 b+ x; N
. r% q0 ^, M. u, f6 v. J" b2 @4主要设计参数! N0 {& Y3 Y$ D, C9 y
& R# z) E0 X6 c+ f. G$ {2 O& T( x
4.1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取
* L/ Y( T$ Z9 ^5 B C& S& n$ N/ E+ Y4 z% L, w! a9 B( ]
生化处理系统设计参数取值见表1。
- @. f( \) z2 U: Z3 s* v
) j3 p( O: ?- s: Z3 G表1MBR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K. J8 q1 ?# j: U ?' Q" a
# [" T& O( Q9 Q( D1 V
( {% b% j( h/ X/ X1 M( Z$ u* }
4.2混合液回流比的计算
: f- F( s: c" M% f8 S
/ {- p6 b5 i6 z; ~2 T: C垃圾渗滤液进水氨氮浓度高,排放标准对氨氮和总氮的要求非常严格,混合液回流比对总氮的去除率影响较大,混合液回流比增大,TN去除率也增大,合理确定混合液回流比,才能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实际工程设计中,许多工程设计混合液回流比不能满足脱氮要求,出水总氮超标现象非常普遍。
; E! Y9 ?9 K3 p# r) a6 w* D9 ? r, }1 q: f
反硝化所需的硝酸盐由污泥回流和混合液回流提供,反硝化率用回流比控制,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l+ x1 `0 [1 v0 [, y0 k
2 c3 w+ b# z% d0 |8 P
4 L! h4 i% h5 J- W4 D4 S7 P, n4 t
- X' K. E6 f# k4 b' f A. k+ O- `
反硝化率fde按下式计算:
' ?8 ~+ y* v& T, ~" Q5 b5 e3 m8 `
. @% ^& w. l5 L
! y; X+ @6 X' f) k5 g
+ b7 [* I2 i1 _- `1 @需硝化的氨氮量按下式计算:
! g# G$ h/ H1 _! j; Q( _
2 e$ D5 @- Q/ q; V- a(4)Nht=24Q[N-0.05(S0-Se)]×10-3(kg/d)8 x0 J+ G7 |( A9 G6 U% G8 @4 c0 ?
$ D2 C0 H. ^, c' ?* ~0 pMBR系统采用外置式超滤膜,出水SS接近于零,其含氮量亦按零考虑。1 V9 h# {( `: ^7 R! G- S
+ U; D8 |8 _7 a& }5 B8 V0 j# B反硝化的硝酸盐量按下式计算:
4 P3 x- r' F* Q* V& ~- `/ S
% ?; Y c1 B4 T* f% ]2 r8 c( v(5)NOt=24QNO×10-3(kg/d)9 U; C$ b* [: h0 Y
F J( I: r& m8 k3 c7 e9 ]
式中需反硝化的硝态氮浓度NO按下式计算:
4 u9 V% l5 _- s! t( O8 H
' Y9 H. s6 s" I(6)NO=N-0.05(S0-Se)-Ne
1 f Y0 c C5 I# H9 o c! }( E3 f" d" l3 _2 ^* P' W/ Q* _
5外部碳源投加系统) A$ h, C* ]$ Q/ V7 ?8 F
: o: k( ^8 m8 m) `, \5.1外部碳源的种类
6 |8 l* `2 O+ R
/ s' T6 Q4 J& F) z! R9 k# t目前普遍使用的外部碳源有甲醇、乙烷、乙酸、乙酸钠、葡萄糖等,各种碳源各有优缺点,合理选择外部碳源对脱氮效果、运行成本等影响很大。
" @! \% _! H3 Z) j$ S5 K. i" S% {! I! D
不同碳源类型对系统的脱氮性能影响存在差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外部碳源,综合分析并参考以往的工程经验,外部碳源宜优先考虑采用葡萄糖。. K+ B/ V6 _ c- \% S) r/ j4 V
a5 I5 \: E( S7 d1 _
5.2外部碳源投加位置
- q9 W7 ?% Z3 o% k7 m. s8 G; ~" c0 M+ W" g% |% q
渗滤液原液碳源极度缺失的情况下,如果不投加外部碳源,会导致生化处理系统内硝酸盐过度积累、碱度缺失,轻则抑制微生物的活性,重则导致系统崩溃,此种情况下为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应在缺氧池和后置反硝化池都投加外部碳源。7 E9 |( j4 J& J3 H( A x% x5 W2 e
" `: Q3 m" M- ?
如果碳源不是很缺乏,硝酸盐积累现象也不是很严重,系统内能维持正常的硝化反硝化反应,此时宜在后置反硝化池内投加外部碳源,可以节省投加量,从而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 b. `$ J' D' a
4 K1 C7 L4 M D国内大部分渗滤液处理工程,在后置反硝化池投加新鲜渗滤液,确实可以达到节省运行成本的目的;但由于渗滤液原液含有高浓度的氨氮,而后曝气池未设置内回流系统,导致出水总氮增加,因此在后置反硝化池应投加甲醇或乙酸钠等不含“氮”的外部碳源,而不应投加新鲜渗滤液。7 g/ i, f6 K A5 n& C- w1 M" V: m5 Z
5 l' } A4 m. b5.3外加碳源对生化处理系统的影响
+ P, C9 T7 J; w4 A, I& D" @. b# z0 T. c; I5 u
如果渗滤液进水C/N比严重失调,生化处理系统长期靠投加外部碳源维持运行,这种情况与单纯处理垃圾渗滤液有很大不同。无论采用何种碳源,其反应速度均远远高于渗滤液原液,水力停留时间也相应很短,因此池容积也较小。8 A% T3 Q3 a0 A9 \2 I9 b
/ D% r2 X2 f3 J- F @如果池容积过大、水力停留时间过长,异养好氧反硝化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因而利用自身体内的原生物质进行内源呼吸,进而降低活性污泥的活性,影响处理效果。因此在靠投加外部碳源维持运行的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其生物反应池容积不能过大,应通过计算合理确定。
1 r/ P. `6 ?6 i& f5 c; V
5 N% P9 k( c* q+ N9 e6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5 `% E1 g) L" D3 ~ ~; @
. @$ N( X) y) y% m6.1水流形态的控制
2 h, D! l8 ?2 x' p/ M
" X6 |+ e* m8 `! S; d6 f许多生物池的设计对水的流态缺少控制,极易发生短流,减少实际水力停留时间,降低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垃圾渗滤液处理生物池内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一般控制住12g/L~15g/L,实际运行过程中有时高达20g/L~30g/L,如此高的污泥浓度,在水流发生短流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污泥沉积,从而降低活性污泥的活性,导致处理效率下降。" ]/ B7 g' S$ h& ^- [
5 f, S" T; |0 {6 @在工程设计中,尤其是大规模的渗滤液处理工程,应在生物池内采取必要措施,控制生物池内水的流态,避免污泥沉积并提高处理效率。- F+ ]4 P$ I' r
a* F H; r F8 S: j5 ^1 U
6.2污水冷却系统回流管的设置1 p. E' X) x* M
4 Z/ U( F* e5 X W由于高浓度污水在生化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同时由于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缘故,垃圾渗滤液处理生物池内会保持较高的温度,过高的水温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严重时会使生化处理系统瘫痪。因此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均设有污水冷却系统,用污水泵抽取生物池内的混合液进入换热器,与冷却水在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降温后混合液再回到生物池内,从而达到降低生物池内水温的目的。8 L. ~- p& g0 l8 q/ k- Y7 E
' Z) C& N0 ]8 `4 y对于设有污水冷却设施的生化系统,由好氧池末端取水,将冷却后的污水回流到缺氧池进水端,可以同时起到混合液回流的作用,提高脱氮效果,也可以取代内回流泵节省能耗,但实际操作中要考虑冷却系统间歇运行的影响。
: E$ ^- }2 n6 l+ Y* v
: ~9 |6 b+ i3 r- E5 e: r
: M8 u; x. P1 X% S9 s2 G5 P. D" A
图3污水冷却系统示意图
5 ~5 b7 h9 W4 g% f
, j" I7 R& `8 c5 V6 n6.3膜分离系统回流管的设置
% i) ~. x- h9 i" |
: x9 t# T. u* Q; F/ ]* ~& i M0 o在许多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中,MBR系统采用管式膜超滤分离系统,超滤进水泵由好氧池末端取水,进入管式膜浓缩又回流到生物池内。将含有硝酸盐的超滤回流管接至缺氧池进水端,同样可以起到混合液内回流的作用,提高脱氮效率、节省能耗。
, Q) K T. v' w3 U1 A; d q/ G! c2 w+ `2 A1 b' c2 x# g. n
. K) G0 \; L% q a \7 c) J1 m; D; X
/ a3 j* ]: c A7 Q5 U: q5 @6 C图4膜分离系统示意图# B; n% N$ b. ^2 Y1 y. }' ?" p0 j
$ n9 s) m* r. `- Z0 R: h+ X p3 l/ Q
|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