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施工 防控:施工那些不可触碰的“红线” [复制链接]

2614 0
京东
为规避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风险,施工企业应加强危大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规定和相应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监督,及时总结相关安全要点,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t0 A1 W7 `) S) v1 ]/ T) ~, p4 F) \

8 V& y$ Z: n, O5 e" C# I' u) ~' b& j$ E+ U7 k% Q

& V9 @% I0 C& ?* c0 A基坑工程- |+ h2 ]  }6 V  F7 x

/ W. t3 u  J/ b* D; |*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纪律。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准擅自修改。0 n1 [) m$ P' u
; @& J, ^$ r* d( |! U4 v3 t* i
2、基坑开挖前,应先检查了解地质、水文、道路、附近建筑物、民房等状况,做好记录,开挖过程经常观测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6 t/ E& l& G$ {2 h' \6 X2 e
& d) U- |8 N/ }2 H& w8 a% H5 z3 ^( }3、作业前要全面检查开挖的机械、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基坑现场排水、降水、集水措施是否落实。7 p2 r! O* s6 K- \5 A

% V" I! y* n- z5 S0 |# }" K& _4、作业中应坚持由上而下分层开挖,先放坡,再支护,后开挖的原则,不准碰损边坡或碰撞支撑系统或护壁桩,防止坍塌,未支护前不准超挖。
2 {% Q2 @! F: L5 K! @& l% r3 w+ z! k4 {2 F/ |
5、基坑周边严禁超荷载堆土、堆放材料设备,不得搭设临时工棚设施。
3 p- W" t9 e% J# g3 D; v' V# v0 Y* y, S3 ^8 [8 l* K
6、基坑抽水用潜水泵和电源电线应绝缘良好,接线正确,抽水时坑内作业人员应返回地面,移动泵机必须先拉闸切断电源。. s$ c) g8 g# w/ E' v, L$ _
' [. X6 S6 R2 o* E3 K; p
7、汽车运土,装载机铲土时,应有人指挥,遵守现场交通标志和指令,严禁在基坑周边行走运载车辆。5 M: B, y& f9 z# J8 L

( n  Y. A# K! b1 _  i8、基坑开挖过程,应按设计要求,及时配合做好锚杆拉固工作。/ L9 h, h/ @# ^# Z
& ^/ b% Z$ F% D* O+ _: s
9、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坑底应及时满封闭,及时进行基础施工,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 i) ]- G* R9 {( P* m
0 B9 ?' j% I- l' k( }! w( `10、开挖过程,如需石方爆破,应制定包括药量计算的专项安全作业方案,报公安部门审批后才准施爆,并严格按有关爆破器材规定运输、领用、存放和管理。' V# i6 F( g3 R

% f' e% y$ u$ S1 G; j, M11、深基坑内应有通风、防尘、防毒和防火措施。" L& Q) `/ _7 ~; s

5 Z8 }0 {% y: S" H6 E" G; R* ]& x! _+ @6 U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0 S+ R2 H7 h9 I4 Q+ r. q; A/ H8 d; S/ {, M
1、模板轴线测放时应尽量避免产生误差,且测放后须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可进行后续支模。
4 z1 g% o' R$ i1 b0 T4 r8 B- A- H" f( h9 a
2、施工时,应在建筑物的4个大角及电梯井进行标高定位,并在各层施工时采用激光垂准仪向上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3 A* K/ Y) A4 @2 P" U5 }/ Y* O: }. M% `

8 }! R- h7 e- H% E" _7 G- r3、支模时应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避免建筑物轴线位置与柱、墙实际位置产生偏移。, t/ z/ u2 \( I

2 L) s+ p7 ^* [- C/ I4、 制作模板时应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且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并保证模板拼缝严密,没有空隙,以避免在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问题。
* q8 _" w" s# L3 u" e
, g4 ?8 L5 B( T* Q$ ]* L/ k5、施工时应在拼接位置做好止浆措施,并采用泡沫双面胶,将其垫入模板之间,以保证模板拼接做到无缝、紧密、牢固。2 C, [  r8 e& H3 M0 y* O
5 Z6 R0 x9 H# n( Z4 B& p, H) \
6、浇筑混凝土时应提前浇水以保证木模板湿润,避免其在后续工程中胀开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甚至孔洞、露筋等现象。
0 p8 Z) p8 ]3 r. ]% @0 x
' G. c6 _& R5 L% v7、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 ^; V% |& L; J$ ^4 C

+ ^6 e9 i* ]5 H- P  O' ?1 ^4 ]3 f; O8、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5 R$ }+ `, A6 y" H0 L: i) L0 Z% Y7 |+ m9 u9 R, ^
9、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混凝土浇筑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2 ^- F) d1 i; H& K* U4 y: V" p: |

: x+ @2 C0 _( b, K% {0 A10、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4 x( \- ~1 E: \' y  T7 Y! O$ v9 u4 K0 S" C2 I( `! ~7 U
11、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且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因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造成开裂,产生混凝土裂缝。2 G. i7 P3 v( l3 C! h2 G. D

7 E7 ?1 U0 z9 a12、梁模板以及墙模板的上部均须设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一致。
/ ^& Z1 j' x  K& v" R4 r/ ^
0 t/ _2 W( f( i0 L4 `% Q13、施工时应正确设置沉降缝,并限制伸缩缝间距,以避免超出规定范围,在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裂缝,影响后续施工。0 N  E% c& w5 R- I- t2 ^' A
! c+ [+ s5 ~* m" [$ Z- _  p/ W
14、刷脱模剂应在清除模板上的遗留混凝土残浆后再进行,同时应禁止使用废机油作为脱模剂,应选用皂液、滑石粉、石灰水等化学制品作为脱模剂。
8 J: O8 F- ^0 N5 A1 J. G7 V  M: r' g8 n2 G
15、模板脱模剂虽涂刷方便,但易造成污染。因此,涂刷过程中应保证其涂刷均匀,且不得污染钢筋和混凝土的接茬处。  P, _' z% ^" R3 l. _6 j% N

5 o- Q6 ?& ?  k, v( X8 n16、脱模剂的涂布方式可采用刷涂或喷涂,但每道均不宜太厚,且应在第一道尚未完全固化之前尽快涂抹第二道,以使两者之间结合良好,从而避免因底层固化时间过长而产生剥落脱皮现象。. s% q$ f; c4 F
! e. b5 }) s9 O: h  p

' I& d/ w+ f+ c  w, x& p: X2 U) Z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 D0 ?% b% n; q
. O/ |# ~( d4 B; U+ ?9 i8 M0 c+ \
1、起重臂伸出、或主副臂全部伸出后,变幅时不得小于各长度所规定的仰角。4 |, [4 J- R" `
% [1 I$ Z( c  q1 D  A
2、起重机行驶和工作的场地应保持平坦坚实,并应与沟渠、基坑保持安全距离。4 A/ e" z9 ^; G" Z  d

1 n4 S! W9 h7 |: |( `3 H) c/ n3、载荷不得超过该工况下额定起重量的20%,以防造成起升机构超载受损、或导致起重机倾翻事故。
, e# h; y5 O9 l- b2 w# f$ V7 q1 [! l- a( M4 V9 w5 f$ F* X
4、内燃机水温在80~90℃时,润滑性能较好,水温未达到80℃时,不得高速行驶。9 g* B0 U7 d6 i& ?  o7 J2 r
3 B, U0 Z/ T3 d5 i  ^7 {1 s7 n8 N8 E
5、作业中发现起重机倾斜、支腿不稳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使重物下降落在安全地带,不能使用紧急制动,以免造成起重机倾翻事故。
+ p5 u7 _9 A( N
: I, g$ ]! z6 b; I1 E6、为保证起重机的正常使用,在起重机作业前必须进行检查:(1)各连接件无松动;(2)轮胎气压符合规定;(3)钢丝绳及连接部位符合规定;(4)各安全保护装置和指示仪表齐全完好;(5)燃油、润滑油、液压油及冷却水添加充足。
& B% f7 _& a$ X! S' A
2 @, S" B! b% F7、起重机使用的钢丝绳与卷筒应连接牢固,放出钢丝绳时,卷筒上应至少保留三圈,收放钢丝绳时应防止钢丝绳打环、扭结、弯折和乱绳。0 W7 H4 F. v. i3 v5 _' s2 H

# [- A. R3 X; {2 m8、钢丝绳采用编结固接时,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并不应小于300mm,其编结部分应捆扎细钢丝。当采用绳卡固接时,与钢丝绳直径匹配的绳卡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 C) {& C8 N/ b, J8 r
2 t& a4 K% ?5 [; N9、每班作业前,应检查钢丝绳及钢丝绳的连接部位,当断丝根数达到或超过规定时,应予报废。9 V7 ]$ E6 I1 o- u: ?

. f$ K/ S9 {$ n- L$ H10、六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起重吊装作业。雨雪雾过后作业前,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1 K9 X5 |: T' m1 h/ y# d) \( k+ u  J1 b2 Q) A
环保之家.JPG
1 V0 d( _, }3 C- z5 y6 M# d$ r$ U. o% R6 G
7 u: u4 G$ F  u' V- v

: i  r, z! @% ?5 V脚手架工程% r0 q0 B7 q' I
# \; [1 W! G$ o4 S
搭设要点+ A% }5 D7 |0 o7 @! K* T. Q& w
* G4 {! \2 y2 _" R2 K( i# r
1、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且立杆顶端应高出建筑物屋顶1.5m,同时,立杆接头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取对接扣件。
3 j  o' @$ A' `1 Q" L2 w
+ b+ v: f2 ]. J  x) A0 g* P, N% M- @2、脚手架底部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其中纵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垫铁块表面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1 a* t8 j  g; Y
3 A, J. {& k4 D9 d3、大横杆应设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杆内侧,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大横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 {3 z: h. D; ~1 R( Y- i. Y! w

4 u/ @2 I# t: B4、搭设中每隔一层外架要及时与结构进行牢固拉结,以保证搭设过程中的安全,要随搭随校正杆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适度拧紧扣件。
# a1 e9 p6 Z' l4 j1 F0 ]' O6 s1 W% X( l) c: A) r
5、剪刀撑的接头除顶层可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均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同时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6 _3 X2 {* ]3 C& K/ G3 k
4 ^9 I& |+ o6 v0 B- M' f4 G! B

$ d  j$ @/ @9 s, }! B拆除要点
3 M# t4 G: x( L. f; \+ z3 ~2 H9 K
# c+ C* M3 |, l$ o1、脚手架拆除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且连墙件应当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9 W& F- V, L& n
! V; F! k8 T. O+ w
2、拆除脚手架时应先拆除附近的电源线,如地下有预埋电源线应做好保护措施,严禁在电源线周围抛下扣件、钢管。4 {' [/ P1 H7 e& T* w, ?0 x

! B* v- j1 [" w. Q* w+ P1 |3、拆除立杆(6m规格长)须由2人进行,主水平杆下30cm范围的立杆,禁止单人拆除,且要求在上一平桥步距拆除前完成拆除,操作不当容易造成高空坠落(包括人及物)。
! k* r! B6 j0 m0 g; y% \$ z0 i2 O# @. w6 I
4、大横杆、剪刀撑、斜撑应先拆中间对接扣件,托住中间再解开端头扣;同时,剪刀撑、斜撑只能在拆除层上拆除,不得一次全部拆除,拆除剪刀撑时必须系好安全带,且两人以上合作拆除。
1 ?, J' X8 B! M  a" a' `: M4 H- k+ e' r" V  d
5、连墙件不得提前拆除,在逐层拆除到连墙件部位时,方可拆除,在最后一道连墙件拆除之前,应先在立杆上设置抛撑后进行,以保证立杆拆除中的稳定性。
) V& M/ z* a9 g; c
% _) V% V5 k- _! s  Z此外,工程施工中还应注意防范以下事故发生,保障工程安全。* h% x6 T& l! J$ ~6 F, u
8 a8 M- [$ r& `0 i
( e/ v0 l8 ^7 B+ l& e. ?
高处坠落- {6 _: w! B" L. [6 J) K7 _2 S

+ I: O2 L4 \2 f7 s) T  A! k3 D1 W* o1、作业层上部周边、周边等,必须设置1.2m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的临时护栏,护栏围密目式(2000目)安全网。
1 v9 U" Z0 y( _6 Q( F3 `: ^' I# v( U/ k( h) B- V9 Q
2、边长大于250mm的边长预留洞口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面用木板作盖板加砂浆封固;边长大于150mm的洞口,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并围密目式(2000目)安全网,洞口下张挂安全平网。
1 d/ p- n* p# K" s6 V: C9 y, f% |+ K' T' D& I: i/ z) U* }
3、各种架子搭好后,项目经理部组织架子工和使用的班组共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上架操作。7 o& ]: c6 G- k. _5 |4 |% a

# Z$ p. c1 H, y7 G- X5 N2 E4、施工使用的临时梯子要牢固,踏步300~400mm,与地面角度成60°~70°,梯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绑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 }0 [* i0 v! C' k+ O
5 u- G- a9 r. W3 ?1 |+ o
1 }8 y  P: \" c% j  }1 ]物体打击
) _6 c* I# m/ q. p- V/ t0 q% O) x% T; L
1、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 c$ F2 l7 }( N0 A0 @: N. ~1 S6 R+ \2 C* u' h  \
2、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 a3 b+ J" i, Z- p6 M
' D" x' a5 v" E+ _5 Y
3、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 X+ Y$ O* @1 {3 _  w2 n( X) h5 ]! H* H. ^: q4 q. M) I
4、边长不大于250mm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用砂浆固定。
) {6 q# V4 m2 [- j
% n$ C% M! C9 t5 V# R' i5、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堆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1 M# E0 x! k# Z& `( A+ h
- d: Q! G  x/ G/ }5 Y6、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p6 x6 G% a9 X; n3 ~" {! C, ]

* `1 y3 H+ _/ z7、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9 Q, H; ^4 n" V* i8 v( i6 F0 E

0 z+ X: g( i3 M3 ]  E+ H' A) v8 s1 A) f' _5 ]
触电
, A# m: v' S  F3 I. R) R
4 W% Q, W. t+ M8 S6 j. c. ?) o; `1、一切线路敷设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按规范保持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5 j" Q' {6 e+ A9 ]
: T( z" M& }; G3 d3 `2、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e$ h1 I  }1 G$ \* D/ i0 \" i" _' n/ _8 q8 ?/ z& ]3 p
3、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s/ r2 X) F' k" I

8 C# i7 ^4 [7 N  A) @6 H2 z4、采取适当的绝缘防护措施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壁起来,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 y3 E+ K# J& _. l; i1 l- e" X4 t
5、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作电气连接,减轻触电的危险。
) @* P. o  s  r5 e4 P' |( r: J( D3 T

& I- S/ f. K$ r% v3 v! Z坍塌
1 J5 O+ J- g. E7 ?. A/ J. m$ j- i: a1 L0 H& @* ^' W4 H
1、工程基础是钻孔桩,人工土方开挖深度为0.9m,自然地坪不到0.5m,可以不考虑土方专项施工方案。/ f$ T# b: ]: {+ ]8 u' V) _

/ r9 N2 s0 D- Y5 {* j. V' z2、基坑开挖后应及时修筑基础,不得长期暴露。基础施工完毕后,应抓紧基坑的回填工作。回填基坑时,必须事先清除基坑中不符合回填要求的杂物。在相应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进行。
' m' }$ O' J2 f0 ]1 h+ {! {7 ], p' w$ F3 G1 `& q/ U
3、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后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6 C. l6 @$ c( f/ N& [9 n
* y$ {0 O6 B2 v; }; `- h
4、人工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保持2~3m,并应从上往下挖,严禁偷岩取土。9 d, G( {5 N3 f$ c
5 n7 x: h% {& q# @; H4 [
5、脚手架搭设作业时,应按形式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和逐步地进行搭设,矩形周边脚手架宜从其中的一个角部开始向两方向延伸搭设,确保已搭部分稳定。! `+ {: s, D7 z9 W/ j6 C

/ r' I! h. c) t0 v; g! F! f1 V  z6、架上作业应按规范或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严禁超载,架面荷载应力求均匀分布,避免荷载集中于一侧。
' `7 Y0 I, f/ N6 R6 s5 [2 r7 k# Z& K! V* h. v% w0 g
7、架上作业时,不得随意拆除基本结构杆件,因作业需要必须拆除某些杆件时必须取得项目总工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4 Q  g+ w9 F6 L6 d+ x1 O' s8 T# F
# p% U: X5 ~* l

: R9 |: @  ^2 o! w& B" f; w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更多

客服中心

2121-416-824 周一至周五10:30-16: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现在加入我们,拥有环保之家一站式通行证!马上 中文注册 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