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t4 `$ q9 e6 F- I- M; \/ g9 P从整体上来看,施工单位对于项目工程在缺陷责任期与质量保修期内的质量缺陷都负有保修责任,但保修责任并不意味着就要承担相应的质量缺陷责任。依据《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规定,项目质量缺陷“保修费用由质量缺陷的责任方承担”,即质量缺陷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谁造成谁负责。即便法律规定施工单位对相应的质量缺陷应先履行维修义务,但维修所需要的费用应当由造成质量缺陷的责任方负担。5 `) k$ d4 E: S) f) P
( S o4 x5 B8 m; D( [4 H
这里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即项目质量缺陷责任的追溯与实际修复义务的履行。 ) }% n/ i* v* y0 a- ?9 q- X' y! P& ^ B- Z3 j3 ~
在缺陷责任期内,由于承包商事先已缴纳相应的工程质量保证金,一旦承包商不履行维修义务,发包方即可按合同约定扣除相应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委托他人修复,并由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但在缺陷责任期外的质量保修期内,由于一些隐性质量缺陷的潜伏时间较长,暴露时间较晚,加之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工程质量缺陷所涉及的责任主体往往又不止一家,相应质量缺陷责任很难调查、取证、追溯。最终,往往由业主自掏腰包、另寻他人进行修复。 & h" [1 z. V6 t $ a6 A) j9 s$ o+ ~) _& W2 z p$ s由此可见,想要解决实务中的工程质量问题,仅凭质量保修、质量责任机制是不够的,相关部门还需建立健全、大力推动其他质量保障机制发展,切实维护房屋业主的合法居住权益。 8 s; [3 K7 V3 I% U7 f# b# b M, D8 P. B: Q6 Z1 d; J0 q" R) J- {
2 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9 H8 B! }% L1 s% V: \2 O2 Y$ O! j. P m3 x" p
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国家不断通过建立健全各种保障机制,解决“工程质量责任难追溯”、“质量缺陷问题难解决”等问题。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即是国家探索利用保险保障机制,解决相应质量缺陷问题的有效办法。8 w# o5 C6 V( h& t- C0 ^
/ B. \+ k+ f' {- g! P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 k. V2 }: \. @4 f- Q是指以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出现的,由于质量潜在缺陷风险导致的建筑物损坏、维护、重修、重置费用为标的的保险。该险种由开发商投保,保险公司将对保险标的在赔偿责任范围内的物质损失履行赔偿义务。 7 S8 C& y& c9 m8 Y- I, X2 n. _" J4 l. _) L. V2 \' G0 D& L
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具有三大保险保障特点:9 R1 S5 u6 q3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