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施工 你的平安是对家人最好的爱。说说葛麦斯安全法则 [复制链接]

4360 0
京东
隐去管理者的身影,让亲人取而代之,去唤醒操作者的安全意识,这就是著名的《葛麦斯安全法则》。
8 _+ y6 Z! |8 H& e2 ~! h* v7 z, X0 a1 I- B
在阿根廷著名的旅游景点卡特德拉尔,有段蜿蜒的山间公路,其中有3公里路段弯道多达12处。因为弯道密集,因此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人们称之“死亡弯道”。这段路从1994年通车到2004年,共发生了320起交通事故,106人丧生。交通部门在该段路入口处竖立了提示牌:“前方多弯道,请减速行驶”,没起作用;于是将提示语改成触目惊心的文字:“这是世界第一的事故段”、“这里离医院很远”,事故依然高发。
5 `! W. @3 d; S* i( m3 o9 O! l, f6 R+ H9 I4 ?
就在人们的智慧仿佛走到尽头时,老司机葛麦斯公布的“独家安全秘籍”给公路管理当局以新的启示。
4 \# h+ ~: U) a- b- ^9 ]0 I9 w% ?7 ^' n& P6 `
葛麦斯驾车43载,不仅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甚至连一次违章纪录都没有,因此在他退休前,交通部决定颁发一枚“优秀模范驾驶奖章”给他。颁奖当天,记者问葛麦斯要如何才能做到平安驾车呢?
$ E+ m" t) h3 B. x( |. k7 l5 m
1 _& x" R" q$ c$ z4 j8 u) p+ t葛麦斯回答道:“其实开车时,我都由家人陪着啊!不过乘客看不到我的家人,因为他们都在我的心里。”
' m7 u" [/ b0 ^( w5 Z" v+ z. {8 |1 \! x5 g( ]8 l- M7 {1 D1 G
记者不解,葛麦斯笑着说:“想想你的妻子正等着你吃晚餐;你还要陪孩子上学;年迈的父母正是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就会小心驾驶。”; t" r$ |) v& o. z

8 {4 f4 m/ L# F; Y( {* Z: s- I% I原来,葛麦斯的秘诀,就是时时刻刻把对家人的爱放在心中。
  t4 n0 e! Z$ s2 c1 m  F# ^" o2 L
# C8 `# W, \7 j- S. A4 c1 l% b9 j当笔者读完这个法则时,感受到阿根廷老司机戈麦斯实在是太伟大了,他把亲情的力量放到安全驾驶上,让他时时处处想到的是家人的幸福,自己也就不自不觉得开车了。1 J" @2 `$ a2 m' z/ h
, D8 B/ ?& t3 W
想到这,笔者在想为什么我们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如果我们能把亲情融入到安全生产中去,那么我们还会出现各种事情!也许结果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这就话的道理,但是又有谁真正的去做了呢?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有把家人的幸福放在首位,自己的安全意识达不到要求,所以也就无法实现这句话的结果。老司机戈麦斯从未出现过任何违章,不就是证明了这句话的道理么!* M% C9 W( x! Z2 f" s$ E/ f( I8 I

; s& c" h) A6 N& u我们要告诫所有的人,当你们在工作的时候,心里装着家人的幸福,那么你获得的回报将会越多。让我们真正的感受亲情的力量吧!它会让我们感受到幸福从何而来。
* l& t) I+ F" c$ U" x' e2 g0 ]* s; r, d2 e1 u
葛麦斯安全法则的本质和作用原理0 l" [0 m& c1 O8 l- Z0 B" S
$ y* a- V7 ?( Y; f  ]3 r& J9 d
葛麦斯安全法则的本质是隐去管理者的身影,用情感取而代之,依赖受众的普遍心理特征,在心理和情感上打动、刺激受众。通过对利害关系的剖析和不安全行为可能造成后果的暗示,使受众明白个人安危的重要性,从而自发改变个人的意识和行为,实现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 A5 `8 s3 f3 t" |4 X- `' i5 R! N9 k
$ c! e" B2 _; q% `* i: [0 I
葛麦斯安全法则的作用原理可简述为: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将受众重视的亲情、爱情等情感融入安全标语,通过视觉信号刺激和触动受众心理,使受众产生强烈的安全需求,促使受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意愿不断增强,从而达到自主约束个人行为的效果。
7 L: r4 f- S0 y$ ~1 C# A5 _# u& y; M( J8 O! t3 v) O9 B
笔者建立的葛麦斯安全法则作用原理模型如下图所示。由下图可知,在整个过程中,安全标语按“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意愿”的信息流实现了其效用,受众按“安全为了谁→要我安全→我要安全”的次序完成了其认知过程。并且,通过受众对安全标语内容的反馈作用,进一步促进安全标语创作质量的提高。经反复循环作用,最终达到受众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的效果。
$ Z3 u0 S) n1 l 环保之家0.JPG ' h; O4 s+ `5 H- T2 v

; F1 ?7 e! v- V# G5 M( s2 b葛麦斯安全法则作用原理模型3 d; l% t+ l" D( R$ v8 F. P( G+ I
2 c7 V& P4 x+ e. B3 Z: _- S
葛麦斯安全法则的延伸原理
" G$ _% [, x2 s1 j爱与被爱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性安全需要,是情感性安全文化发挥作用的核心基础。换言之,组织安全文化的核心基础是人的情感性安全需要,尤其是人的爱与被爱的需要,若没有其作为基础,组织安全文化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因此,了解人的爱与被爱的需要对人的安全选择行为的影响极为必要。3 ^+ o; \: j% I" ?! `

( t: F6 `$ I+ h# n5 o7 Q% L1 O  C" w基于人的本性(一般而言,人们普遍重视亲情、爱情和友情等情感,三者相比,更加侧重于前两者感情)和行为动机(情感需要等)等特征,建立爱与被爱需要作用下的人的安全选择行为模型,如下图所示。9 D7 p. j, \! j/ `( g8 H

7 G% W) Q& C% d# ^
8 C2 p7 b8 w2 w5 D9 _: t5 w图  爱与被爱需要作用下的人的安全选择行为模型
8 A& t5 ]' H- ?5 H
$ h  a1 [' P/ F! k& h该模型的具体内涵解析如下:& r% W% A4 o2 K4 b- m
+ J9 L: |7 Y. s, z) w& T  b: Z
1)在人的“被爱”需要刺激作用下,人按“要我安全→我要安全(安全责任)→我会安全(自主保安)”的次序完成动态的心理认知过程,最终使人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意愿,并开始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和掌握安全技能(包括对个人安全人性的完善)。
" q0 \: L# o, j1 n* f& u3 T+ C5 A) j! G7 q7 k6 e/ o; K9 b/ {  N
2)安全责任是促使人选择安全型行为的心理驱动力,它是人的被爱与爱的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它既是在人的“被爱”的需要刺激作用产生的,又是人的“爱”的需要的具体体现。总的来说,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即两者作用于人的安全责任上表现出叠加效应。
6 ^  o- j9 w0 w
5 |( n; s! c% G# x; f7 V2 L3)当人面临安全选择(指面临潜在或外显危险时,人所做出的具体行为选择,如采取冒险行为或避险措施等)时,一般来说,人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就可以成功避免或应对伤害,但还是有人会表现出冒险等不安全行为,原因是其忘记个人的安全责任,最终归结于人的被爱与爱的需要。
! ], @3 {" N4 P3 \% b7 I6 H2 T1 d3 O5 {2 u! m0 C. J
4)在人的被爱与爱的需要作用下,人也表现出对完善自我安全人性的需要和实现自主保安价值的需要的高层次情感性安全需要的趋向和追求(如自主保安等具体表现),表明人的被爱与爱的需要的基础作用。+ G4 T: O; \9 G( B& X! a. L
- n% |2 ], [: w
5)组织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点在于促进组织成员间的情感(尤其是人的“被爱”与“爱”的需要)的涌动,让组织成员明白保护个人或其他组织成员安全不仅是个人需要,而且也是一份组织(包括家庭)责任,必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承担这份责任,这就是将情感载体置于组织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1 h- }$ y# g5 h+ N/ t$ \* j* P. U, c( e
6)人的爱与被爱的需要的最终作用结果是实现人的“被爱”的需要。从“为了自己(自我需要)、为了家人(家人需要)”向“为了他人(他人需要)”的过渡和人的“爱”的需要从“爱自己、爱家人”向“爱他人”的过渡,使组织成员把组织安全视为个人安全责任的根本动力和保障。0 u/ [: S; d% ?! o
+ n3 r6 F; a2 h9 n* |

( ^1 F. s6 B8 g; l9 U
) I; ?+ \% ^* t1 ^9 ~
2 J; C9 ~5 j1 k' `5 R5 J& b0 S( {
环保之家.JPG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浏览过的版块

更多

客服中心

2121-416-824 周一至周五10:30-16: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现在加入我们,拥有环保之家一站式通行证!马上 中文注册 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