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BR工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著名的F. J. Ludzack和Morris Ettinger在1960年就用透气塑料膜来进行氧化作用。他们当时已经能在塑料膜上看到生物膜的生长。
不知为何,这方面的研究一度沉寂将近30年。直到1978年在再现相关研究——西弗吉尼亚大学的Charles Jenkins教授的团队在Journal of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ivision发表了题为《Pure oxygen fixed film reactor》的文章。他们用特氟龙毛细管做成透气膜和合成污水做实验,效果也貌似不错——即使高有机负荷条件下,BOD的去除率高达90%。但他们当时把设计的反应器称作MABR,而是Aerobic Media Trickling Filter。我个人猜测这是因为生物滴滤池更为人熟知,毕竟它是上世纪前半叶最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
幸好当时已经不止Cté博士在捣鼓这玩意,明尼苏达大学的Michael Semmens教授也在进行了相关研究。1999年,他的团队在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期刊上发表了题为《Pilot-Plant Treatment of a High-Strength Brewery Wastewater Using a Membrane-Aeration Bioreactor》的文章。MABR一词算是正式面世,并且进入中试阶段。
Semmens团队写的一篇膜反应器综述 | 瓦村农夫改编,参考:JSTOR
同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Eoin Casey教授的团队也在国际期刊《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报道关于膜传氧材料的研究进展,而且也用了MABR的缩写,唯一的不同是这里的A是指aerated,而不是aeration。个中的区别,请自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