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管沉淀池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污水物化处理工艺。本文针对实际应用所遇到的问题,如沉淀池进口布水不均匀,污泥斗被堵死,矾花上浮等致使出水水质下降,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1 u$ ^* p& M/ r U4 Z
1 t4 t2 B4 P& j* s% y$ N9 ^1 Q$ l: `! m$ x. b ?3 F
1、斜板(斜管)沉淀池的原理
5 H& K1 Q4 a' K* r% I. i; z5 Z7 `( \* v0 c
斜板(斜管)沉淀池是由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一般为60°左右)的众多斜板或斜管放置于沉淀池中构成,水从下向上流动(也有从上向下、或水平方向流动),颗粒则沉于斜板或斜管底部。当颗粒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便自动滑下。斜板(斜管)沉淀池具有沉淀表面积大,雷诺数小,水力负荷高,为其他沉淀池的一倍以上,沉淀效率高,产水量大,占地面积少等优点。其沉淀效率η与几何参数板间距wp、安装角度α、板长Lp、板的粗糙度εp、安装板的数量np以及颗粒直径ds有关。
% k1 H/ r: G3 Y) Y2 `0 h6 d. l" D) L
2 K/ {; q" U4 m5 {) B, [, [: b
9 \: K- I8 n! k/ n& f3 s8 s7 M5 W Y5 @% [
2、运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M; b2 L h% e! Q+ ?2 u6 b+ K& T! T0 O$ v6 C3 b3 A, g( [; h
1、出水浊度超标
% `" O4 Q, N7 L9 Y* M$ k$ L
$ B; Q1 g. }* p7 A) F8 w& Z1 q分析原因
2 S8 Y6 n) |$ O: w* }' J8 _' R0 }7 d' O
(1)斜管沉淀池进口处布水不均匀,在进水口附近,液体的运动会出现严重的湍流或进水速度快,致使进口处局部液体流动速度极大,使原来在斜管上沉积下的污泥再度泛起;
% Z/ |* }: E; M M t ^7 u, l
! k, x5 n) v' f1 l c; c }(2)局部出现“短流”现象,使絮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导致前期已经形成的絮体容易重新破碎成细小絮体。" ]: G) R) |4 ~
9 H9 z* R0 D8 s. J( A! v- O3 A
(3)为了布水均匀,斜管沉淀池花墙开孔范围较小,往往造成过孔流速比平流沉淀池大,造成前期形成的矾花二次破碎,并且容易冲起配水孔底部沉积的死泥,造成出水浊度升高。' p9 v4 N9 {' p
! X0 S, M! O: N# @3 p$ {
* S+ R0 @4 }6 x5 s+ j3 ?+ h0 e; }) I- \7 N, P! r5 E
% s, A& w% o) I9 p! t. N2 z
解决方法:
3 m$ ~# E. \1 w5 ~; l% x+ L
1 N1 O9 ^; U b+ j8 c. u7 r(1)斜板与水平面成60°倾斜角放置,在每块斜板的下方引出一排翼片,与水平面仍成60°倾斜角。加入的翼片可以显著降低水流流动的雷诺数,明显增强了水流流动过程中的粘性力,有利于沉淀。且颗粒物沉降路径缩短,密度大的颗粒有利于沉淀。( ~5 n; s, J& S# i: O
7 L# x+ Q% b- b8 Q- n
(2)保证配水均匀,采用穿孔花墙配水,配水区起端水平流速宜控制在0.010~0.018m/s之间。! Q4 F: ], ?4 Q7 S Y$ o" L# Z4 y
: |% y7 {0 o" a. E0 G( w
(3)沉淀池前加一段平流式整流段,使出水堰出水没有立即进入斜管沉淀池,而是先通过平流式整流段(占沉淀池总长的1/3),增加的平流段增强了沉淀池的抗冲击能力,进一步降低了水平流速,既能起到整流作用,又能降低斜管池内的上升流速,沉淀效果好,耐冲击负荷强。同时在平流段和斜管段增加导流隔墙,提高了斜管上升流速,增强了沉淀效率。
( X8 o. \0 m! z! O+ ?. ]1 q3 z0 d l: Z8 \# m
2、泥斗被堵死,沉淀池排泥不畅。; _0 B8 `& g5 X0 r
: |) q7 L c6 p
分析原因
; `$ A3 r- R3 m; P. n% i6 t0 s
/ a/ G# U# x# P( Q# T- q* G(1)斜管沉淀池采用机械排泥,容易在沉淀池边缘和端部形成刮泥死角,引起该部积泥区内积泥较多;
% {( _: n- s0 H: h0 V+ j. d
6 Q8 j1 ?. n- m' B2 Z! W8 h3 Q1 t) k! C(2)排泥管设计不合理。
2 f( p; X1 l$ B, }% M' [( O. I/ z/ ^: ?) V2 u; H
解决方法
. G2 x9 M2 f$ M1 U' c. b; j, `4 s( x n' m7 J
(1)改造池型,减少刮泥死角,排泥采用大泥斗重力排泥,局部水流扰动少且不容易堵塞,滑泥角度大于小泥斗,滑泥彻底。
/ r U* v! I, y/ F" I+ ~' ~
' s! Q+ {5 ~* F8 h- k4 m$ V; R(2)采用刮泥机排泥,增加池底排泥沟数目,以改善排泥效果。
4 B) j/ ~* Z3 o5 Q8 ]
3 |1 X: N. m r2 y, n% ^ |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