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7 ?+ F* n( P }: _: l
5 p- _# h3 e3 F1 q( H究竟什么是碳中和?为什么需要我们去实现这个目标?实现碳中和又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为您一一提供解答!; B2 @: J* G" w% m d, p
4 j7 h& t) }( b: l$ l1、我国为什么提出碳中和' d. s/ x; h' {5 C! K8 I
1 l8 } d% f- W" D1.1 全球快速升温,需控制碳排放水平+ o2 j, O9 j$ h: J7 C2 k1 V) [, ]
0 d5 b3 ~; x' R8 g1 k7 M3 f1 h" Q
) D) m3 w8 Y$ H. {9 H# Y9 b- ~, E/ D g: f
1.2 中国碳排放全球第一,电力和工业行业降碳迫在眉睫; d A7 X) \( l+ p& s
* {# c9 e' f; y" L
7 i, d7 R7 T+ O. ~) C/ v% O* \9 L. z' ~" O4 {: R
1.3 我国已具备实现碳中和条件. F$ C! I, ~0 w5 j' p
% i- I2 r B5 m
/ L+ ^0 }5 C n; T" G
2 R+ d7 ?1 g7 s* ~$ q1.4 我国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 u1 A: o+ ?- ]- F; Y( m
$ v/ s. m! h3 Z3 m
. K/ W' u: l3 t( i& }9 T2 什么是碳中和* G1 v/ g& L2 C) a
3 x, d* ? j+ N
2.1 概念解读% W( O! _/ h2 N" g
. m1 Q% y" V& T+ f( L2 O! Q6 Z碳达峰8 x( V# o+ u; `, f9 n
定义: 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碌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3 N# Z- s( H: {; ^$ M* u5 @
; E# R1 h B C$ S5 u# `为什么是2030年?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发展阶段特点,再加论证,确定我国2030年左右出现峰值。
0 y G3 R* `% w$ F9 V( ]+ J9 i1 B, m% U3 w( @" G: P$ A' o
碳中和" ^" D/ r) |% J3 O* ?
) ?4 g( e" a5 u* \定义: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碌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6 v: P7 I, M+ t$ S- W8 L1 m8 Z. U% O* F W: n$ [+ O
根据《巴黎协定》,要实现2C温升控制目标,全球要在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各国积极响应,纷纷制定碣中和目标,我国提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 j3 h* g* N4 R: L
& q" {* [/ w% I8 Z; `" A3 P# v2.2 碳中和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4 l9 t6 x2 `" [: n% E6 s4 f
) B5 d. i7 v9 o
我国宣布碳中和目标,除了响应巴黎协定约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外,在加速我国经济和能源转型方面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义。
6 E; B3 E* u! p5 v7 S7 I/ W' Z
9 ?9 u k: U9 `; }" r# M: Y* d4 p摆脱能源依赖
, H0 [& C+ H5 \/ K" O# {
3 r" m- ^& C* P! N0 a3 t6 j碳中和将推动我国发展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非化石能源过渡对中国实现能源独立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6 P4 x! ~ _& i
, V/ P4 T# ] T \ y/ J3 E. E
全球产业链重构3 |! n$ K# e1 V
: f* Y1 i7 }% i3 V/ ?7 ]. O
零碳经济意味着全部价值链的转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低生产竞争力
, w* S L% x& |6 [! B' m' f: G$ d4 x+ \: ]+ J8 Y+ g3 p+ s
国际标准重塑8 m* B4 y6 B- B3 d c
' Z! `' ~4 X8 _9 U技术侧创新将改变能源利用方式,推动新的产业链和新的国际标准形成,并产生新的利润创造方式
% k' g5 @ {7 E+ b# c5 X
( A& s7 P9 |1 H创造就业机会/ Y5 O! u/ r7 M7 x- E
4 u% f+ m+ y6 k$ P0 |
零碳经济将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电池、节能等领域创造大量稳定就业机会。" F; z; y+ E* z- U% O
4 i2 a. f# ]9 p9 R8 e9 o: c形成技术优势( n& d3 r2 z( b+ j; @" }
4 F) X9 N6 y( c8 z+ ~* |
增强中国在全球多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当前中国在新能源、电池技术、交通电气化、钢铁等领域具备发展优势,可形成技术优势。: E& _+ f1 v) m, C4 x% {2 Y
7 P. h L( M. u" U* K- b加强国际合作
5 @: z$ R0 w' ^2 u I' B% G/ Z* o7 ?7 [4 m% F! T. X1 @" E
未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会参与到碌中和,在当前贸易摩擦反复的大背景下推动新能源发展和全球合作的意义重大. V9 ]( f7 Y* i# G( V/ l) F* p9 J
& }$ h$ o* E3 `' m4 J6 M
2.3 碳中和对每个人的生活意味着什么_
3 t" j. M4 ?5 U* L' o: ]
) I8 k- p: }9 S' D* o& O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2060年,在我国全面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未来“碳中和“城市将发生如下变化:! G' T' ]- M8 A3 H
; V4 X3 U" K8 ]0 m. k3 W交通出行8 [, b1 }5 F/ g, n: K
地面交通: 汽车产业整体重构,所有的燃油车将退出历史舞台,道路上100%为新能源汽车。
. ]% L) w# [1 u' Z" N& z' v9 f* M4 B- v3 f3 s
智意交通: 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全面普及,城市道路不再拥堵,交通效率达到最优。! A* O0 e( |9 E* p/ j
航空航运: 全面使用氢能
; q. z, N0 y4 z7 j7 q+ e8 ]0 D生物质能: 替代现有化石燃料$ K1 v/ L2 s) A! g; L
' x9 k9 r! m* C' l
生态环境$ A; H+ _1 f+ l' ~7 U! n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霁雾不再肆虐
: ~, }, R. \' F% K- O植被覆盖: 森林碳汇大幄提升,森林覆盖率最大可达到28%。
: |4 \/ K4 g0 X# N0 ~9 I/ m$ G环保制度: 环保政策趋紧,企业环保合规成本提高! m3 P. }# s8 o7 ^; q9 |0 G
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b, R/ T' F, I. X3 i2 v) \5 ] T3 b4 y6 l7 ]
投资就业
' H. [( t5 P. Q# ^. I8 H {% ?6 k; V S产业变革: 落后产能退出,污染严重的碳密集型产业不复存在,低碳产业蓬勃发展
( H8 l" \6 P6 `8 ?+ e5 f) h2 a投资偏好: 大力投资从化石燃料密集型资产转向可再生能源相关资产,技术创新投资比重提升# X) b X: F6 q' B- ]
就业机会: 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机会大量涌现,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就业人数将超过1000万
F$ s+ W8 w& z( D+ x
3 g' S; G1 I6 j& R能源结构
5 e/ ^% C) P5 R4 i$ X+ s能源结构: 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案成为主要能源来源,预计未来化石能源占比仅9%。
9 J' T% Q6 V* G能源消费: 各行业电气化辜达到最高,用清洁的电满足自身能源需求。' e6 h# ^& }1 G9 r
能源安全: 随着能源结构改变,我国将不再严重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进口,国家能源安全水平彻底提升
; B, h! i/ P" d! H9 P4 P
/ C' _8 E7 p, l b9 S9 f2 q% C2.4 实现碳中和关键要素
. E( S G' c3 ?5 o, e" F# G
2 m q5 ~7 H" x! Z! l" N* a, w3 ?技术可行
4 C% M2 |5 l* Y$ }5 F3 B电力、化工、交通、建筑等碳中和关键行业均需大力发展电气化及CCUS技术,确保绿色低碳技术可大规模稳定应用& Y( r/ N, q; o$ d- l
2 u/ D- H" g( k" k
政策引导
6 ^' }- E3 R% j8 ~$ b国家层面需明确落实碳中和规划的政策要求、管理机制、监管措施,有效引导国有及民营企业科学投资和战略及经营决策
/ X4 F+ N$ a9 |/ [4 M2 m( u0 e; w" C4 s" a6 y, Q; {4 n7 Z/ Z
成本可控+ X9 t N$ O: Q+ J6 d" i: L7 p! k3 }9 s
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应不大幅提高能源供给与节能减排成本,达到技术进步与成本可控间的有效平衡
) I( |) G* \" w- [9 L7 ^1 A9 G! G' x& N2 i7 v7 _4 Q' D9 q" T, @
多边共赢% `9 ?% H4 H7 E3 U: H# b7 {
' _1 L! ? ]; H' q) g$ {
碳中和关乎未来全球产业链重构,依赖于产业链上下游各市场主体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共同努力,包括新能源、储能、交通运输、绿色金融等, n1 n/ U, H, Y5 H( m
3 M5 j# F. e# V1 I5 N
# X- U3 C3 }6 a9 F) c2. 5 各行业实现碳中和建设要点' @: q$ U* \. t+ [
/ t3 X# l* q/ l B2 ]3 ~
& O W( y4 ]0 v N9 ]
0 F8 T |8 O7 a2 R1 a: o2 m, o( g
) u" R0 t+ k) L1 f能源供给侧2 K: s/ V* h. {/ u* u' _
+ e7 I \' U6 n+ D7 S' i1.电力碳中和: 5 c5 W$ j/ H9 w' q3 Z% C2 C
) v$ o1 @ g* B# y% J( t( g
目前,电力领域的碳排放占据我国硖排放总量的40%以上,实现电力碳中和是中国硖排放减低至关重要的一环。- R" v* y) d' d" R# ~( _
8 S( S, [, T0 ?! @& q g8 U6 K电能
T/ e* l) V9 d6 r; P: k1 t% n0 T/ B: D6 [! B4 r1 t
快速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发电技术′加大风电、光伏、水电、核五大发电集团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75%以上,新能源上网电价大幅下降. J& {4 ~ x; m, Z2 @
5 I3 J' x8 G; G6 v- }/ p$ V p
推动电网结构变革,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进一步模糊发电例与用电侧边界,降低用户侧对传统配网的依赖,以更靠近用户侧的分布式能源与储能结合实现低碣低成本用能9 @ |& i: k/ b, o
! _* I1 ~9 D: M2 J9 I
发挥需求侧响应机制,部署抽水蓄能、电池储能等储能技术,提高电网灵活性3 E6 d. n. y- X9 R8 X
+ c9 E" N, i+ v
7 \% @5 ~' b; N2.非电碳中和:
. Q; A4 m6 ^; ~3 B
, `, b' C" n) X/ |- S4 ^; \某些特定行业仍需依靠燃烧释放的更高比例热能,仅依靠电力碌中和无法满足其能源需求、例如,长途重型运输需依赖氢燃料电池供能,航空、航运等宣生物燃油供能,化工、水泥、钢铁等重工业霁要氢能和CCUS技术发挥重要角色。
2 ^/ N- W. V8 j
. G3 o) U- o: |/ T9 e预计在2060年,我国仍存在30%的非电能源消费,因此能源碳中积的最后步将需要氢能、生物质能和CCUS技术应用共口发挥作用。
. b( a9 m9 e% X" T. J a- G) r
( \. m( |6 `' Y氢能* T9 `" Q% Z4 I* `7 d) j- m: g8 G
加强氢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降低使用成本# g- k' t, t+ C" U! c% `3 K5 ]5 d. P6 m
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制氢并应用其他零碳制氢) r/ Z0 ?& `7 x
" ]/ A5 A( P$ {# Y/ { f5 p$ l
生物质能
/ W3 [- |' l a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生物质能的发展并提高成本经济性:, y' ?0 s; ?3 U8 L5 g- l1 G- Z* X
妥善处理生物质能生产与粮食等对土地、水等资源之间的竞争关系ˇ7 P% Z* S# d& c: a8 h) ?
建立有效的生物质资源收集体系,降低生物质能终端应用成本:) h% h9 Y3 Z& |8 s
1 I. w! ~( O+ C) N) w6 E( i
应用碳捕捉、利用及封存技术(CCUS)
0 a/ U5 ?7 Q5 ^降低CCUS能耗和成本,扩大商业运营的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应用规模
5 x, h K |# {( o7 H! J Z/ E加大CCUS技术研发与示范支持力度,增强CCUS相关的能力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 \; d I% Z. l4 J0 z5 z! x
形成CCUS相关国家标准体系,规范大型CCUS项目商业模式
, i* ?: b% z2 F# J, V' }9 L( W, v5 |- C" w2 M# t
能源需求侧( @$ k0 ~" R# d1 O5 `2 Q4 e
" I2 u: F, o3 f' V3 j+ z
各行业应通过节能+褐排+技术创新方式,在能源利用环节加强低碳建设,实现行业彻底脱碳。
* n5 m r# o6 t6 g6 x: ?) E4 N节能方面,名行业需大帽转向非化石胺源消费,提高行业生产效率;
* J, A' `* b1 m M减排方面,国家需制定一套完善的碳排放体系,严恕监督各行业减排指标;. p% W; Z% V d
技术创新方面,需在生产环节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利用新技术减少单位产量能耗,实现低硒生产。
4 O' E8 u( Y" }1 F# ^6 E. o1 F: _8 a7 f. e( l' x6 a
工业
2 Q' \& r$ L8 R& U7 B) w" F不断提高电气化水平,加大氢能、生物质能源、CCUS技术的使用,实现重工业领域的脱碳
" `5 u3 ^- s" ^% x7 }- c2 v" p鼓励工业企业消除过剩产能,降低单位产量耗能,优化工业结构" B7 C$ ]: R6 O( F5 Z/ b8 Z0 G
探索新技术生产路径,以电弧炉炼钥、氢冶金等低碳排放量的技术替代传统技术,实现产能升级
, Z2 [1 b. U7 D2 ~5 U% J制定环境影响和能源技术相关的评价制度和标准,倡导企业加强部署节能减排技术
# ]7 l( R' \) D* r8 T2 Y& }
z3 C% R1 X4 O, S! A' b, t交通; Z" H: s: X. o" z
6 k2 ]% u" J5 w' m$ r道路运输全面电气化,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T4 n. K$ H! M6 j# {7 `" f) S
# ^& }6 Y; g2 {$ c* D. H1 @5 c鼓励航运和海运采用生物燃料、合成燃料、氢能等
5 h- D/ i2 A& O$ {
5 M% E* i) z5 N& A, t- ]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广泛应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超级计算机等创新技术,构建低能、便捷的交通系统% \% N% C; I! }! k
8 [! B7 }4 F8 l6 Q9 l5 |建筑1 X4 w7 z6 t1 F- J7 p, \" Y
逐步淘汰燃煤和燃气供暖,发展全面电气化的解决方案;; w6 H3 P$ |5 r* V E( E
9 Q$ r1 N8 M$ L. ~, H4 a# m; T- e
全面利用节能环保建材替代传统建材;4 R( W9 u4 I) ^3 |5 K* ]8 ` I
控制建筑存量的规模,降低建筑能源内耗:. o5 X1 E7 x0 i
完善电器能效标准,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
2 T- O2 }3 f( L3 ~0 `/ a* a大力发展节能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征合绿色建筑标准,老旧建筑改造兼顾绿色化要求。
% q5 I- s- K: T& k
% B% j% j7 [3 H- U延伸:术语解释
! @. z S* p0 T; h7 w7 G- @3 ]4 `* l) {0 ]: U4 ~9 m
负碳: 根据在SBT中控制全球升温在工业革命前的1.5°C以下,同时投资于自然为本的解决方案和脱碳技术以消除及抵消每年所产生的碳排放;4 C: z, c; Z( g: Q& e! d1 |! \+ N
# ~7 v( _( R7 T z1 R! g0 K- _$ E净零:达到SBT中控制全球升温在工业革命前的1.5°C以下,并进一步消除大气层中的剩余排放量。. P1 b. y3 V5 u
" B$ c8 ?! I) ^ y& C- u科学基础减量目标(SBT): 一项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助组织根据气候科学和《巴黎协议》的目标减排,使全球升温控制在工业革命前的1.5°C以下。
( w& s+ E+ H6 L4 n) ?. U
2 |8 U; M4 Q4 [$ Q |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