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下的环保民企既要备荒也要备战。
, H; _; [3 h3 s+ a% z4 A
1 z+ {& Y" O: V9 k- [“教育在,XXX不在了,环保在,XXX不在了,时代正在和一部分企业说再见,2021也已经成为环保民企的转折大年。”3 m, K- h) D0 C! V
( [+ { y/ ^( t& v; z" d8 h: v0 _最近在和一位在环保行业打拼多年的企业家朋友聊天时,他如是说道。1 n7 E: m _8 y5 }1 H p: p
; L: a0 ^. X7 a- W( e+ t# n
和往年相比,2021年给我和山少爷的触动是相对较大的。! i+ |( S2 q- g/ v6 s; l% G# \( N- g
! ?; D! M4 i& [4 f4 ]2 {
我粗略统计了下,今年我们深度接触的企业有近30家,实地走访的企业70多家,前来南京交流的从业者120多位。! E" L+ u+ K: n$ ^. S0 F
) F d- W% m' z$ \* g( U X
就整个环保行业的体量而言,上面这组数字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接触面。
4 h' a& ^8 \5 g. O5 `6 |2 H$ l, A+ q/ Y8 j. P
但今年的这些接触让我看到了不少共性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在行业深耕多年的选手,他们对当下和未来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共识。4 n8 M; E5 M, U0 g$ i
% b' P$ `* A. v) z一位做环保装备的朋友坦言,这些共识之所以有实战价值,是因为那是他们用真金白银和酒量换来的。
- R7 c: I4 P1 I( B* m* }) S- {7 [. ^2 z
表达情绪容易,洞察本质难得,而远离情绪直击本质,在公开表达上坚守下来并不容易。 ?. D& l0 C% r" c, F: ^! @1 f
( L- z4 d! g4 W6 Z& p$ G: Z. k( S! p$ a. d, d% J+ d$ z
谈到“收缩”,可能不少朋友会联想到萎缩和倒退。
9 U0 Q2 K1 p" ~$ m% L
/ X. R7 K4 R! f z( M其实这里用“收缩”这个词,更要表达的是一种主动的战略动作,它背后更多的是企业家面对新形势时对战略的重新评估和调整。
( K/ z+ m. a* k. o7 }
( f6 X7 S* Q, C收缩一词本身并无好坏的指向性。0 q3 x4 g/ Q/ Z! z% r
# A8 b. d$ V; E* v
收缩的背后是聚焦,是实事求是,是回归商业本质。% ~5 N: b0 V! g1 H6 ?7 m
- h$ F$ W, N$ t& j在过去的一年中,无论是行业头部的上市企业,还是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敏锐的掌舵者大都嗅到了大环境的变化。
' s" y8 i# t0 x& y+ D* [ z" [
4 _. U! y6 o6 p" f4 Y1 Q1 r0 p关于这些变化,如果你是新读者可以翻阅下青山产业评论之前的文章,我们曾在多篇文章中详细谈过此类话题。' P3 m/ x3 I% X4 D8 e2 |. J
6 X# U: V' N( o0 e比如:行业的畸变;消失的红利与新红利;时代的毒打;大建设时代后的行业发展等等。, r) h G" U5 M4 D$ N6 L
, |+ ?( b% } e) M4 E: E8 t4 n动荡的大环境面前,所有的掌舵者都面临一个相似的困局:8 `' H, k7 @ J$ m7 e
% h" }* r- y6 \8 A; Z+ Y# p不动是等死,乱动是找死。
! o- K4 R$ ^0 n) [0 `0 g7 t% ?
& y7 ]% k- f7 o4 y1 S! [在这样的难题面前,那群敏锐的掌舵者在如何构筑自己的防御工事。) ^8 s7 M4 v- \
: L$ R0 W4 X K5 G7 h1、战略收缩( H8 H1 b* r" B) X" r1 A
% p, Q8 C/ }6 K3 F& [: i5 Z l
战略的收缩不等于做减法,有时候甚至还会是做加法。1 b* p' {& `' `- p/ S7 H m; w
7 \2 ]/ S1 Z* ^. R9 w
我们看到的成功案例中,战略的收缩不仅是要敢于放弃自己没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同时还要能在自己有竞争优势的赛道上加注。( J. _) X7 S, ~! b
~8 m. a* Z) S. [- @4 C
环保行业的8大业务领域,投资、建设、运营、产品、设计、咨询、检测、监测,叠加水、气、固废、土壤,不同维度的业务交叉产生多达数十条赛道。
9 g; c; M1 W7 }/ l2 i
, C1 {4 I4 T' v4 `& q. p/ M对于在行业里深耕多年的环保民企业来讲,现在更多的思考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什么业务是该放弃的,什么业务是该加注做深的。# n2 j) o5 R" X$ J) `* k
+ d0 l$ J6 ?8 G% A Q: R1 @3 X毫不夸张的讲,在过去20年环保行业大发展的进程中,清晰的定位从来没有如此的紧迫和重要。
' K+ T6 Y- E1 T# @9 d1 j: T5 z4 w8 K# Q4 z; z9 \
在上层业务资源接近垄断的行业大背景下,取舍和自我的定位会是环保民企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p3 w: q9 [+ r8 G$ d
% W- c) y: `, V/ G2、团队收缩
4 v" j! g# j/ m* C( [/ R* b
1 S' V+ K% C9 J裁员并不总是可怕的。8 N* C3 O3 e9 w/ s
* o5 F, W+ x0 ], }) D互联网行业的裁员动不动就会成为微博热搜的大新闻,但环保行业的裁员消息我们很少听到。
& z# H' r; v m
9 p" d! x. o4 I2 f8 J# \ s这并不是环保行业很少有裁员的事儿,而是环保行业的信息是相对封闭的。3 D- h2 X' b2 ~* d; u
# u: J$ ~+ z8 ^& `
粗略统计,环保行业在过去3年里,上市公司中出现裁员的企业累计超过四成。
: x$ a4 ?% w- l7 M( K# _+ J
9 k7 H7 V! @$ x有些环保民企从千人规模裁员到不足百人规模,也仅仅是在非常小的圈子里才知悉,更多的行业从业者并不知晓也不关注。
# _+ V; ?, R% r) x, r3 a, B6 x0 x8 w+ h: R% j( i
关于裁员这件事儿,我们需要看一个企业到底是不行了裁员,还是一边在裁掉一些人却还招了更多的人。% d& U+ y+ p% ^+ J6 p
- F# C5 S$ }8 H6 t2 G# I
前者,那是业务不行了,于是彻底的压缩人员;后者,则是裁掉不需要的人、冗余的人,同时寻找更合适的人选。
6 z& C- Z2 Y6 D ~! z( g. ?4 U( I
9 Z$ _, N7 ~) z$ P' I5 u敢于裁员,很多时候,对于企业来讲,恰恰是一种务实的表现。8 R# T% E8 P- J. c$ h' W. c$ T
1 b/ Q2 a& S" o m9 D+ K2021年大环境艰难,2022年大概率也不会有彻底的改变,合理的进行人员的调整,是企业保持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B9 ?) }- O# K% }% f. A6 e/ e' z4 U5 z
5 @# W# U3 n7 B, ]1 o2 a @在主赛道上储备更多的精兵强将,在非优势业务上快刀斩乱麻。
: d% g" i" N9 @7 D5 L, D# i+ T
0 C* M! z2 W; C7 t5 y5 N8 S3 T3 r( n对于从业者而言,最优的选择也是不要在公司的非核心业务上消磨自己的意志,未来的大环境不会容易,宁选鸡头不选凤尾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择业原则。
9 L: {9 K; y+ ?& A0 @% k; E' `2 s! b% b5 v1 s# a& d+ l
总之,大家做好战斗的准备。4 F1 {8 T6 J, f4 g2 ]% z
" V/ j1 ?2 y8 @+ T( Z
3、资本收缩" u! Z7 b7 o: a7 ]# G3 n/ v; e
6 x+ _- M( o- v+ X* X+ G
单纯的用钱赚钱的时代已经在和环保民企说拜拜。+ f y' P: a U; t, }4 o
( `3 ]* h Z1 ~. x6 H: L当下的大环境,对于绝大多数出身“普通家庭”的环保民企来说,用资本拉动增长既不现实也是高风险的动作。! o5 |5 x8 [/ g9 ?
: U* X0 }; q7 ~& A% |6 d在资本层面的收缩已经成为环保民企的无奈之举。5 F' ~5 H r, `, ?5 [
9 J( u0 l% h; y. j9 n; d ~9 N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今年仍然有不少环保企业上市,这貌似资本层面并没有收缩。
& u0 u7 I' c* u$ l6 c, q) w2 y
7 ?4 Z; f* @9 `$ H关于这件事儿,其实我们需要透过表象去看本质。: d6 P2 ~3 t! ^% B7 E5 y0 w) h. }
& X! g) t7 M3 `' s5 |* v9 M. o首先,资本的收缩并不意味着不用资本远离资本。
. D. w7 q* {0 `$ `) _; ?
& T8 T7 L& D W9 B$ T' R; J无论何时,资本永远都是一把利器,这里谈到的资本收缩更多的是指资本驱动因素的变化。
; c2 N5 {$ |! a6 [$ P0 J" [9 t* i6 \ v$ E# C4 v
另外,资本的收缩意味着企业增长杠杠的转变。
, ]7 V! c h _) [- @* V) ?1 v8 }/ l' ?# ~/ a$ w" [
如果仔细观察今年的环保上市企业,你会发现:$ l7 }* d5 H. k0 h- G1 H7 U n1 o
3 j* I& S0 q9 ]/ f% T( ^
他们大多是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技术型产品型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赚钱的逻辑中最核心的不是依靠资本杠杆而是产品杠杆。8 X7 u0 _6 A2 I" y
4 @- O$ u% f, P' ~
关于这块内容,我后面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这里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L4 G. [* M. C5 _
# b# R! p0 G/ g6 M. n7 A6 M总之,对于环保民企来讲,钱越来越贵,钱越来越少,这在2021年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R( a `4 h: z6 G# i+ E1 q/ B$ f
% G8 R5 d9 S8 B) m: Q0 ^3 w, z1 q对于资本来讲,有限的资源一定是往最值得押注的人和企业上面投,而对于企业来讲,有限的资源也一定是往未来吃饭的金刚转上投。
; K9 x( c% b2 V* q6 d5 L* r6 U! n0 H9 X: C% r- r
圈子里大家公认的一位大咖级别创业者曾经谈过这么一个观点:
! T- j8 E7 g: S% E3 _5 r
& G2 ^) k/ T, L L" F在过往很多年,很多环保企业的生意逻辑其实就是定期存款,从金融机构低成本拿钱,然后把钱投到项目里,然后每年吃“利息”,这些年没有任何长进,领完20年“利息”,就可以“退休”了。
. [( {- A2 L& k+ _1 n4 k8 N# c0 D5 |( Y; V- G A0 ]
这算是行业里典型的钱生钱的打法,如今这种买卖环保民企的机遇越来越少。
/ R% p8 Y) d r- N/ S1 Y4 b2 B5 q( A% m4 }
以上是环保民企的3个收缩,从战略到团队到资本,更聚焦的战场,更精锐的部队,更谨慎的用钱方式和增长逻辑的切换。
) G) N0 D! I4 H% Y2 ~0 v4 N& h0 ?$ m) s4 O+ e
收缩并不可怕,懂得收放,收放自如的企业更容易穿越周期。% u! x, ~/ x4 Y* D# Y+ B1 A
* `1 E h0 A( e$ u
对于环保民企而言,当下所有的收,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放。原标题:备荒与备战,转折年里的环保人,作者:环保老兵,来源:青山产业评论
7 Q3 ^5 H4 a1 r1 s: v3 F' k
/ ` S+ Q3 |' P8 I, D趋论:2022环保行业趋势之企业篇 . 下
" G% T0 d& [3 h! Y: u" Z5 D7 q/ \" p( E+ _
|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