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曝气过度很不利于污泥培养的。微生物的量和源水中的碳氢含量有关,碳氢不足和难提高微生物数量,特意提高微生物数量将会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质。根据F/M值的大小,可以知道微生物数量是否太低,该值不大与0.25,说明微生物数量不会太低。2 M5 Y( i- \3 s6 U$ C) M
, K: G" j' c. ?1 J5 G8 Q$ y! ~, J2 b! [# z
2、出水水温不低于10度,微生物活性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污泥龄的准确计算公式:(曝气池的有效容积*污泥浓度)/(排泥量*回流污泥浓度*24),污泥龄是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是控制污泥是否老化的重要参数,此参数控制不好很难保证生物系统的正常运转。一般超过30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污泥龄偏低,由此生物活性增强,不利于在二沉池的泥水分离。 : j9 l: Y* m1 L. g- U 3 F- \+ g `$ e7 O 3、SV30,大于50%,可能是丝状菌膨胀问题,小于25%,上清液浑浊,夹有细小颗粒,有大量非活性类鞭毛虫(如侧跳虫、滴虫),则可能是污泥龄偏低的原因。) C: R S# z( @' m- D
. C) t0 X4 Q F$ B, f 4、若生物系统是低负荷运行(F/M小于0.15),溶解氧控制在1.5ppm就足够了,这样可节电。+ S# P ?; w0 T+ j. P
6 ~8 L/ y( \2 [ 5、控制低的溶解氧出水,可使微生物在沉降阶段,十分有利于微生物重新进入生物池首端后发生更好的吸附氧化作用。 4 h3 u! w2 J4 k& l, t- N+ l2 w/ w) Q, C. ] N* J8 S
6、水解酸化段可以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由此利于后段有机物的降解。也就是说水解段的污染物质不易被微生物所降解。 2 E! ?; C2 b6 K+ \9 m& _5 t5 f/ e& Q* W# W# Y/ X. E% J
7、SS明显变大,原因很多,若段时间的变化,可能与负荷过大有关,长期的,周期性的变化,则可能与丝状菌膨胀和污泥老化有关。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强,不利于沉降。出水浑浊而带有跑泥的现象。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样会产生跑泥SS高。另外,气温过底、曝气过度、PH变化过大、有毒物质进如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 ]3 V" [2 K! P$ ]7 o# B W " b: D5 h, e% u" O 8、处理生活污水N、P一般应该不会缺才对,处理低浓度污水,容易导致污泥老化,出水夹有多量细小的活性污泥颗粒,此部分会导致出水的COD上升,不太严重的活性污泥随水流出,起COD上升幅度在10-20ppm之间。 + _) b- b% z& Q3 n1 U ( [; V/ F. n9 C. F v# H9 [ 9、SV在生物挂膜法处理中并不是重要的控制参数指标。# Z0 O i- p. c7 E
1 `! f: S3 _7 ]4 L& w 10、氧化沟各槽的污泥浓度不一样,而且也没有可比性。 " m" T' [. J* l4 E8 H; T& X) p2 f' F. p9 a- {! |
11、印染废水应该是比较难处理的废水,其污染物分解需要很长的生物氧化和接触时间。显色分子对活性污泥来说是有难度的,一般的微生物对显色物质的去除大多数是随泥而排除的。脱色应该在生化处理段前。剩下的不容易去除的部分在通过生物吸附去除。# I; B3 X- R3 O6 _- n0 x# H
# f5 f; @2 a2 u; P' P; d) [# W
12、接触氧化法比传统活性污泥要好一点,因为接触氧化法,生物停留时间长,易于难降解的有机物,同时生物膜局部厌氧也有利于去除降解的有机物。 3 j2 a$ B8 r9 q$ [- a5 Q' ~7 T / o' G# X4 R2 J 13、回流比是回流污泥量与生化系统进水量的比值,通过控制回流比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处理效率的作用。: F6 X3 K# V* W q
; T3 E5 t) T. D
14、含硝基苯、苯胺类物质的处理工艺:调节池--气浮--加酸罐--铁碳池--加碱罐--沉淀--水解酸化池--二沉池-出水。硝基苯、苯胺是属于难降解的污染物质,对此类废水的去除,各个过程都要控制得当。不然出水会很会有压力。 1 v3 z* l7 O1 X; ^+ O" d" n8 e8 Y2 ?4 [
15、PAC+阳离子PAM是比较好的絮凝剂组合。二沉池是通常不加絮凝剂的。脱水机房通常是使用阳性的PAM即可。 , D H' M- D+ N' H1 _ # X# _4 E- c* ~& h' k, s*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