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 b9 s3 A q$ Y( |/ S. S0 i( R. [/ C5 }; m& v$ S' G
当前伤亡事故中,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目前技术还不能解决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极少,绝大多数属于责任事故。: F$ E) V5 t0 I2 R9 Y2 @. G0 Y
# O7 u/ @- L$ w' |' ?
其中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基层班组,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计隐患没能及时发现、消除等因素造成的。' {+ I$ K$ I, H3 v6 h4 e
' D% ]/ H& B, ?3 [
海因里希事故三角形+ i6 E5 J# l. X- z; V% W6 T/ k
9 x1 q' s! F1 k% D6 @)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
; N* O, p3 F+ H8 V' ^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悦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1 q5 v% z. W: M. s w. G! g$ |
1 a) P) b8 i. l; k$ v
1 p' J; _7 v4 d& b2 I( v# b6 A隐患排查 不等于 安全检查
2 w$ N& Z( ?: e% h1 U
" a2 J1 X) }+ H/ W) y4 Q3 A
5 L5 ^" G+ q* |$ B" H. T
+ e5 H. ^1 I. q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违反劳动纪律6 n% N9 B* C' H0 _7 r* V6 m# |
三非: 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 O% Y, q( T* G4 k+ k" I; c
三超: 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 l2 Q# u, i) q- t* m0 {
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8 K) @) m. o2 T, ~( r+ t M
3 @% e" R9 {) N4 J" D7 c$ s
# q6 ~& Q5 f, ]9 K. ^; U2 g0 g3 E. Q t! D Z$ u5 `
事故隐患7 @ T2 h: M7 u5 Z! N. }
/ E3 j7 P4 ~9 I+ L, E! @
生产经营单位连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
8 J8 ?. ~ `8 e; Y( E4 i, I3 Q T& F7 e l6 G
事故隐感按造成的严重后果分为一般事故陷患和重大事故隐意。8 ]9 t ^* r: U7 S
- Q* k2 P% T" f% @! `/ T* J一般事故隐感,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 w; t- K! ~9 \: V; V& ~( D3 Z; Q" V* M) p) @4 i0 K1 G/ J# U8 q4 ]
重大事故隐感,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8 |) G& h) k5 n6 E1 P% Q( f {; i, s; y4 o
' B/ S& y a! k9 m Y' Y! o) {+ Z7 ?4 c3 y) @% `7 M, ^. r
人的隐患表现:
9 W; Z! |7 x1 V5 p8 N员工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 a' d9 ~+ Y0 C! Q
技术水平、身体状况等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上岗作业;
/ x4 `& O/ m/ i& ]' B. ~% w2 x对习惯性违章操作不以为然,对隐患存在抱有侥幸心理;
8 j, c ]$ o4 {" r1 Q" u员工不正确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甚至放弃不用等。( Q$ n2 x( o% F/ Q: R2 S0 O2 F6 J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 h$ m" ], e1 j* i0 r$ ~4 Y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类- l4 X* S- ~0 a9 }& w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3 F1 N/ {7 Y! _2 B2 b2 q( F1 U2 M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1 w1 P; o/ E+ N8 J! L. A! s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Z4 G. K, i& l" K5 m y
机器运转时进行维修清理等作业' x0 ~" Z5 R. I! j
使用不安全设备
6 {% S& N6 V" J- y' t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2 r! l' `9 h# {
手代替工具操作4 r* y* L4 z; Q# i5 ?+ z. I0 W+ m
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 x# }8 G5 R) S6 ^" ^4 {物体存放不当( e+ S+ n+ [; n+ m/ n
不安全装束
2 ]8 f6 m# s- _' b7 P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 {2 |2 t1 n: p0 C( F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 }3 H# a( a: b8 u8 I( i/ K: Z0 w9 o- k
攀、坐不安全位置
2 x( o' ~4 |& G0 }0 `! ?, e+ v- ^& S7 `, R
物的隐患表现:
% G: P: Z; q6 x$ ]$ b0 E/ \设备自躯的安全防护装署缺少、不全或长期损坏待修。
; e0 d2 B% C; E3 J设备的设计存在缺陷,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易引发员工误操作,造成事故。
8 z0 [% Q1 j/ |: ~9 q' s+ u安全防护装置和个体防护用品的质量存在缺陷,起不到防护作用。
" C6 `9 [( G; s4 |6 V) j; L6 x/ M- E- y设备、材料、工其没有按照指定位置存储摆放,存放处没有工具取用记录或记录不全。/ S4 _5 p4 N$ a0 w Q8 M/ C
消防器材不合格或已过期,特种设备已过检验期或未检验使用。$ ]8 L* ^+ A, l+ g h
8 v" v- B; l7 F4 m5 k0 u$ K9 g
作业环境的隐患表现/ V% Y9 i) W0 @( U; t* a. Y4 @2 O' M
厂房、车间内部采光达不到要求,室内湿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
7 t( x6 U, k" l4 s设备摆放、材料堆放不符合安全视程和防护要求。
& s2 R3 J" c* U" w5 f: K各类安全警示、指示标志缺少、不明确或指示混乱。6 z+ _. N8 C, N) k1 T: i9 k5 C# C
作业场所不整洁,生产工其、成品、半成品、边角废料等随意丢放,占用消防通途和工作区域,影响生产工作正常开展,造成作业环境混乱,容易引发事故。
6 N4 H( O# @" u- H电气设备使用不规范,私拉、乱接电线现象存在。6 R+ D& w2 f& j; J( u) q
# d; R; K4 A9 T A ?& @
管理的隐患表现5 R2 U; c3 s) }) Z: Z
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U( [0 r0 w+ f0 B ^$ Z( `
管理者自身安全素质不高,或只重视生产而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监管不力。& E* @# ]9 U; J9 A" F# a4 @
员工因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而导致安全意识不强,无法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h. U, k# w; F/ G
安全管理中不按制度办事,以人情、义气代规章、原则。4 h" s5 o$ N) @" S$ V- H
各级主管发现员工不安全行为时讲解不清、态度恶劣、语气蛮横,不仅不容易使员工认识错误,而明会让员工产生逆反心理,继续违章。/ U9 s) u) D3 n
主要有7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
$ t* `) `8 s) l' v技术和设计上缺陷。
6 _( @0 i* ~/ D4 w% n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O/ I" e) _' y4 H
劳动组织不合理! r5 v8 A% t0 ]. Q+ A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村或指导错误
n) h1 q2 M1 X8 I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
3 k7 c; }3 `: L P+ o0 H( f& V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 e( `& e* u% l9 O- p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
/ g `9 S o3 w% g1 x3 A. I5 W+ ?- r8 K3 _* w @
$ }% A* Y6 J, D6 n5 y& O3 K6 |5 ~' ?
8 s# F& x1 a4 R3 r/ m% \6 e7 T' s按照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规章制度来评判! m: B9 q1 |; A, z- e+ k8 n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判定
5 d, z- C. r6 }" \% u按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辨识& [8 q* P2 g# ]" E5 x+ ~8 j# ~
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来分析
8 [0 `- F* j, X9 T x0 y- \! _# u) c+ M8 K+ E# p5 }
排查以下硬件方面存在的隐患:% \ P/ o% b8 P' V; z1 {+ w' z
工艺系统、基础设施、作业环境、防控手段) J `% o8 p( J9 t
4 g8 U* @& i2 E" e! G: ?; g
以下软件方面的薄弱节:8 g9 D& ]# t! y; g
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制度建设、责任落实、事故处理
; d7 r+ u2 \( \$ _
4 Q3 n. s/ M$ R, T3 M2 O! m1 直观经验法
" T5 u" y4 ~2 y j% [$ T4 L( |依靠人员的观宗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触力直观的评价对象的危险性和判断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
! Q: C2 C1 ^# P5 ^3 c" O& f% z
7 e/ @7 M* o5 ^9 j$ z3 {6 Z2基本分析法
7 H7 T4 a' O. W2 ?对于某项作业活动,对照危害分类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陌,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的具体安全隐患。% q! b+ a$ r' `8 z) l( j
( a8 L' t; o: x3 工作安全分析法
. H8 r0 c& e$ f; k( W把一项作业分成厂个作业武骤,排查整个作业活动每一步骤中的安全隐患。9 e- K: C8 d$ r5 X" p9 [: B% @
3 t' b+ g( q% B; k) O4 安全检查表法
' a, u" e4 w* V* Y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格查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排不出存在的安全隐患。! C& v; a) w. e7 v: u7 ?
7 v, ]. k" L3 ^( }
5 安全标准化法7 [* d3 J% S( C. d% s9 E$ S7 ?
安全标准化对设备、现场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打分考评,隐患的排查可以参照考评表进行,考评表中不合格的项目就是安全隐患。
" N0 t) N7 r- L
6 J; w1 P* I. Q' v. E2 s* Y! V& X' ]8 ~$ w2 O
/ u4 N& v+ \. _) }' _! P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m5 H( g" D) o. v- d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安全文化控制! x* E0 u+ @: Z. _( Z
( S& `6 H# F r- G; ^7 ?+ }) L$ ~技术控制是指利用技术手段消除或减少隐患造成的损失。
6 Q) l+ z/ t1 t8 u; a& w8 U技术控制的方法有:
! J4 M1 ]( m" Q! H2 J2 f消除隐患、控制隐患、防护手段、隔离防护、转移危险6 p/ J* o- a& ]1 [
7 F1 b1 O2 k N
管理控制是指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办事,公司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切实肩负起各自的职责,及时发现隐悦并落实整改。
% X0 [" d- [& {7 e6 z+ N) _完善企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 ]: \* {+ X6 v5 c/ m% S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培训与安全应急预案的演练,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E1 @& k/ Z' y7 Z- _, I; D5 V0 D
各级主管的督察工作要到位、细致、亲切、人性化,让员工切实体会培养员工主动要求安全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 D7 A9 k9 I; r! }- i# k. _6 I( l _- x
( @) Y& B |$ K/ ?1 V0 G
F9 ]2 ?) k+ B2 {对指查出的隐患记录建档,并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进行整改治理,整改验收完成后形成闭环。
" E* S' L5 N' h1 T
: |3 K8 w. n: n# F9 j0 s% o" P排查治理工作中应从细节着手,多听取一线员工的合理意见与建议,将他们好的经验经过科学加工形成制度,注意排查治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人性化管理,切忌强迫服从.; t; l O/ m4 D. Q8 N
2 w+ e9 ?# P# |* B2 I$ h- S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旧的隐患消除了,新的隐悦还会产生;明显的隐患治理了,潜在的隐患还存在,不能一劳永逸,要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持续改进,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3 F9 E- c w+ W% @ ]( H& `- s5 G* D! [. \
消除作业现场的隐患,是消除各类事故的基本保证。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应对。: [3 V( B* ^! f( i5 K
% Y, H6 l: N/ k |$ m
|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