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相关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管理修复策略 [复制链接]

3002 0
京东
对于污染场地的污染物的调查,要对污染场地的采样布点、采样方法、样品收集等方面的工作认真对待。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进而提出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修复对策,最后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解决污染场地土壤环境问题有所帮助。
* w# Z; |/ z" _$ x6 p& T- o; q; k& G3 s

$ a: Y- f: P( F- b1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1 U6 B+ p' K, Z2 H+ j( `! q5 q
: c/ ?7 G& S  R' ~7 G; t
一直以来,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我国并未对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实现目标管理,致使土壤修复、风险防范、应急处理等方面缺乏实质性的工作目标,阶段性的目标则更是无从谈起,由此直接导致了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不规范,修复效果欠佳,有关方面的实质性进展相对缓慢。
( ^0 Z* J# Y7 o6 a; T1 A
# X7 t4 R0 Y; ?/ d  @8 e% O同时,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立法、行政管理、数据调查以及修复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较为薄弱,这也是导致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5 a/ W7 m+ V; b% i
+ X1 J8 Q# C& x% R' c! b% R目前,国家对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存在以下不足之处:2 Q0 m; c* s( W7 J# D5 S2 c

4 j# T: f) n1 y2 _; b# Y# h5 R其一,管理比较随意。由于立法部门及行政部门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监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使得管理工作存在较强的随机性,缺乏明确的目标;
/ V% ~5 n! U/ A! n1 s! S
% L* P# p1 A; [/ u8 g  P& c其二,规划不到位。我国虽然也针对部分污染场地的土壤展开了相关的调查工作,但取得的效果却差强人意,由于场地土壤特征及分布数据库未能及时构建,致使监管工作缺乏应有的依据,难以对污染场地的土壤治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布局;
) N& o+ m- D& C
) F4 o7 q  a6 _. i' j) y- y8 {% L其三,修复工程的示范性作用不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一些主要城市纷纷开展了对化工厂、焦化厂等场地的环评和修复工作,但此类工程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满足城市土地扩张之需,不具备示范性的作用;其四,资金严重缺乏。
1 k. M; ]$ `+ l0 n1 ]5 d
2 S2 A4 U' p7 x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管理与修复工作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撑,换言之,资金是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的特征,处置工程的费用比较昂贵,想要确保工程的有序进行,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
4 C; |& s9 e8 U9 m9 Q. F
# X+ P* O- Z8 m+ I* h由于污染场地治理责任人相对比较分散,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种是由政府部门负责,这在一定程度加重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另一种结果就是受到污染的土地无人管理。* z! [$ J' v9 K/ R9 ~
4 W5 |4 b, j" S
2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修复对策
9 Q. I3 g. A; f
; J3 y' U! f6 b, Z" V) T2.1 建立健全修复标准体系
( X, R' X7 Y3 @! H
) h6 P3 w- P$ L" Q8 i9 x$ o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场地的土壤污染问题,就必须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土壤环境修复标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最新颁布的场地评价导则,对污染场地术语、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方面的要求,对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现状及修复技术的实际水平进行监测,从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方法、修复技术类型、生态环境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制定出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土壤环境修复标准体系,以此来对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进行规范。  e* b) }. `/ o' ~/ ~1 P5 h6 _
- F: C* R1 w. j' G3 z0 D1 D
2.2 加快制定相关方面的政策法规
+ t# f( t3 t6 C! v9 e0 W$ e# q9 L
1 Y3 }4 _1 p6 @# S2 [从国内目前的总体情况上看,与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相关的政策、法规有所缺失,为此,有必要加快相关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如《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等,以此来对污染场地的申报、调查、防治、处理、资金保障以及责任追求等进行全面规定。
1 O) [) _6 U7 b+ C1 O5 f! c) O0 y) \4 Z) o3 u# H7 V
此外,还应进一步明确污染场地的责任范围及主体,并建立健全与土壤环境管理有关的法律制度。
+ U2 w6 G+ w0 D4 y8 G! {$ O' Y5 G1 o  [- k
一方面应当建立土壤污染信息公开制度,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的眼中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防治工作当中;
7 p8 }7 U* e7 ]% N8 o2 B& E- v, x( Y6 N2 d  P& t& [
另一方面,应建立并逐步完善土壤修复制度,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修复,从而使被污染的土壤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至可利用状态。) X7 v% u6 \% r/ Y% H2 J9 }

3 W! x' Z6 u$ A2 S/ p2.3 加大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
6 m8 L/ C7 z/ D) V; p! {+ L
6 E7 O& i8 W1 h6 \0 H修复技术是解决污染场地土壤环境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鉴于此,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加强国际合作,研制开发出一批符合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
4 `: }4 D) t3 I6 K$ |
' f* X; Y) }! t9 M& y% o同时,还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大对污染场地修复产业的扶持力度,借此来为国内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修复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撑。, O: n( l% A; e* m5 v' v8 u
% v) ]: R/ G; \$ R, N
2.4 构建污染场地信息管理系统7 d4 I( G% S9 _" o8 @/ z

* I# }4 B. `8 D+ ]% y相关部门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污染场地的调查工作,以此来了解并掌握国内污染场地的类型、土壤特征以及重点区域的分布等信息,同时,构建起全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为土壤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这有助于管理工作前瞻性的提高。
/ _2 |  e: {2 X; ]
0 U  k1 o9 ?3 U5 Z; A* X, t- @此外,还应加快建立不同类型污染场地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土壤环境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 [! a( [4 ]& a* D/ T! C: P8 k$ ?/ g5 I: k1 l- F+ F5 i
3 实例分析" \" P( J4 a# g
; n+ B5 j  p0 @2 M4 P1 S
3.1 场地概况8 b# w: T0 N% N% w, D) I  P

0 X2 Z" c0 k3 \+ m3 j广东一船厂,占地面积约为186700平方米,1999年11月,政府决定在此地兴建一个主题公园,为了支持这个主题公园项目计划,政府决定提供填海土地、相关基础设施和用地设施。为此,政府必须对此船厂进行拆除工作。从2001年4月至11月,共历时七个月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与采样,工作人员对该场土层的勘察,下面表一是对该场地主要的土层特征。) X: J9 S1 H: B/ ?! e! P
! C6 c2 P4 m2 N% G; b+ X6 d' ]8 l
3.2 土壤调查的技术要点
1 m& X0 N* I( E6 i6 Y3 A( z; Y* }; W  {3 u8 H% P
合理制定采样方案,具体包括如下内容:拟定具体的采样位置、现场样本采集、确定检测方法、拟定样品数量、描述采样过程等等。
$ P+ ?8 [: v" t; F; s+ [! w+ c% Y+ g# q" a+ E- H4 [2 T
(1)采样布点要点。在采样布点时,可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选择相应的方法,如污染分布相对比较均匀的场地可以采用随机布点法;潜在污染较为明确的场地则可采用专业判断法;污染分布不均匀或是污染分布范围较大的场地,可以采用分区布点法或系统布点法。本案例中采用的是分区布点法,在厂区的平面图上按照50m×50mm进行单元划分,每个单元格内布设1个采样点。
* Y9 q6 N) X2 J+ X* B& L  Q# X; [: ?5 c
(2)采样方法。在采样时,可将土壤分为两层,即表层土和深层土,并按照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采样深度,若是场地条件相对比较复杂,则应当多分几层进行采样,这样能够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本案例中分三层进行采样,即表层土、中层土和深层土,各层的采样深入分别为表层0.5m、中层1.5m、深层3m,共采集样品96个。
  @, s3 A! j" T( r
2 \! O7 F0 z5 }9 ]8 ^采样设备也需要结合场地条件进行选择,并遵循合理适用的原则。如果是对原状土进行取样,则应当按照土壤类型及污染物理化性质等选用如下设备:劈裂采样器、套管采样器或是活塞采样器。当需要对含有挥发性污染物的样品进行采集时,应当减少对样品的扰动,不得对样品进行混合或均质化处理。样品采集完成后,应当按照污染物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容器进行保存,有机污染土壤的样品应当在4℃的条件保存与运输。7 G$ \# C1 G$ Z5 `) Z: y
! j/ W1 R* I2 t# x+ l
3.3 土壤检测结果
: T1 a; q$ l! I1 V; B
. ?3 n9 L0 Z; J3 ], V% g由相关的检测结果得知,在该场地上存在苯、氯苯、硝基苯,杂填土与粉质粘土层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粉砂夹粉土层的污染比较轻,最大浓度出现在场地的正中心,该区域原为第二生产车间,主要生产的产品为硝基苯。! x; B8 e, r# d. D( c; z

* e/ |; c7 O' N1 d4 O2 d; A, L3.4 场地风险评估+ H0 p9 i& F4 r5 k

& K* J) x# O: w) r8 T按照场地土壤调查获取的样品检测结果,确定粗需要制定土壤中污染物筛选值的种类及雾化毒性参数,然后运用C-RAG中土壤污染物的筛选值,去除掉可以忽略不计的污染物,在对超过土壤筛选值的污染物进行风险评估,为土壤修复对策提供依据。. z6 v) Q. S6 W  `6 w: Z  Y7 \5 w2 @
# |# p% a. E/ d- r' u, [& r
3.5 土壤修复对策的对比与选择
) R0 ]; q/ U" y* y$ P4 S$ Z
$ q  o  m) X4 b# {) ~5 C在选择土壤修复方案时,应对如下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人体健康与环保的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治理效果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总体费用、周边居民的接受性。
; y+ W0 E9 r' z4 g0 I- J" `/ o
9 ~! G- @; J! l3 d2 z$ x结合该污染场地的基本特征以及污染物的具体特点,并对目前较为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进行分析,适用于该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有以下几种:化学氧化技术、生物通气技术、焚烧法、换土法。
$ P' Z% i7 d, L* ?2 z* {4 s/ a+ C; N2 E$ ?( }' R
从技术的角度上看,可以选用一种最为经济且有效的技术;站在工程措施的层面上,则应以原位修复技术为主,异位修复技术为辅,这样能够防止二次污染的情况发生。
" p% B  O1 _/ Q9 ], d% q6 k  `% b7 P8 x: Y2 S
需要着重阐明的一点是,在启动大规模土壤修复工程前,必须对拟定采用的修复技术进行现场试验,同时要对技术的经济性加以评估,只有确保所选用的技术各个方面均符合要求,才能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r0 ^. T1 s. e; `
6 ?5 E0 j5 E" D
4 结语* @# ]9 {$ {! c7 s% g8 |$ v
  m: V' Z3 |2 ^4 o# Q. \4 X
总而言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此,应当认真分析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现状,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合理、可行的管理修复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6 j  j9 M6 Z- d# v6 V0 i8 C8 G
! H) j% A" I9 V% _0 X) X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更多

客服中心

2121-416-824 周一至周五10:30-16: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现在加入我们,拥有环保之家一站式通行证!马上 中文注册 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