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醇 [复制链接]

发表在  2021-5-7 18: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物料基础
  • 环境数据
  • 毒性安全
  • 治理技术
  • 【中文名】环己醇
    【英文名】Cyclohexanol
    【CA登录号】108-93-0
    【分子式】C6H12O
    【分子量】100.16
    【外观】无色针状结晶或粘性液体,具有吸湿性,具有樟脑味。
    【物化常数】沸点161.08℃,熔点 25.4℃,蒸气压 0.80mmHg/25℃,相对密度 0.9624/20℃/4℃,蒸气相对密度 3.5,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Kow= 1.23,水中溶解度/20℃3.6%或42000 mg/L/10℃,43000mg/L/30℃,与乙酸乙酯、石油等溶剂互溶,嗅阈值0.018ppm。
  • COD 2.15~2.35g/g BOD 0.379~1.60g/g,生态毒性 LC50 Lepomis macrochirus 1100 ppm/96 hr, Menidia beryllina 720 ppm/96 hr,Pimephales promelas (fathead minnow) 1033 mg/l/96 hr。
    在土壤中,它具有高的迁移性,可以从土壤中挥发至大气中去。可以在土壤中,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生物降解。
    在水体中。环己醇可以通过挥发从水体中出来,在模拟河流及湖泊中的挥发半衰期分别为11.5小时及6.6天。它在水体中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特性,它不易被悬浮固体及沉积物所吸附,生物富集性差。
    在大气中,它可以被光化学所诱发的羟基游离基所降解,其相应的半衰期为22小时,但不能直接进行光解。环己醇的生物降解试验表明其是非常容易进行的。当其浓度为100mg/L时,4星期的BOD值测定可以获得94~99%的理论值。另一试验,五天BOD值为理论值的74%。用驯化的污泥,经五天的处理,可有96%的去除率。另一个试验,用驯化的污泥,五天的BOD值测定值为其理论值的57%,另一试验中,环己醇的起始浓度为6000 ppm,五天的BOD值为其理论值的78%。仅有一个报告,五天的BOD值仅为理论值的3%。此外,环己醇也可以厌氧条件下,在甲烷菌的存在下进行降解。
  • 【毒性】吸入蒸气易发生结膜刺激、头痛、恶心和战栗,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并可以慢慢吸收进入人体。食入具有轻微的毒性。对中枢神经也有抑制作用。症状还有共济失调、流泪、角膜坏疽、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动物试验中还发现肾、肝及循环系统损害。LD50 大鼠 经口2060 mg/kg,或1400mg/kg,小鼠 静脉注射 270 mg/kg,肌肉注射 1000mg/kg,腹腔注射 1352 mg/kg,非人类致癌物质。
    【安全性质】闪点 62.8℃ 闭杯,自燃点 300℃。
  • 环已醇废水可用硝酸钠作氧化剂处理[1]。
    环已烷氧化生产环已醇或环已酮的废水中, 主要含有戊酸、已酸及少量的丁酸, 可在 pH 1.15 下用 3 倍的四氯化碳进行萃取, 分出的酸用其钠盐与醋酸的锌、镉或铅盐离子进行交换而生成新的锌、镉及铅盐, 后者可利用来作为软性聚氯乙烯的稳定剂[2]。
    苯酚、环已醇及对硝基苯胺可用光催化 Fenton 反应或二氧化钛/UV 处理。在光Fenton处理过程中, 其分解速率为苯酚>对硝基苯胺》环已醇, 环已醇及环已酮的去除率较低[3]。相反在二氧化钛/UV处理过程中, 其顺序为环已醇>苯酚>对硝基苯胺[4]。
    庚醇[5]、环已醇[6] 可用活性污泥法处理。 在已内酰胺的生产废水中含有环已醇, 可用间歇厌氧发酵法处理, 当温度为 34℃时, 24小时内发酵完全时的最大负荷为消化器容积的十分之一, 而在连续式处理过程中可增加到 20%[7]。 在开始运转时, 其负荷可采用其体积的 1%, 然后慢慢增加负荷直至稳定的指数为止[8]。

    参考文献
    [1] Plotnikov N I, Buidakova L Ya. USSR 252213.
    [2] Kawabe Toyotaro et al. Japan. Kokai 75 37730.
    [3] Ruppert G et al. Chemosphere 1993;27(8):1339~1347.
    [4] Spacek W et al. Chemosphere 1995;30(3):477~484.
    [5] Rogovskaya Ts I et al. Biol. Vnutr. Vod, 1975;28:14~17.
    [6] Bisz-Konarzewska A, Dylinski M Gaz, Woda Tech. Sanit. 1978;52(1):25~27.
    [7] Sato Hiroshi et al. Japan Kokai 77 101860.
    [8] Kolesov Yu F. Vodosnabzh. Sanit. Tekh. 1973;(5):17~19.
京东
8 K( T' Z3 o: L+ H+ N! E6 B, H

© 声明:本文仅表作者或发布者个人观点,与环保之家[2TECH.CN]无关。其原创性及陈述文字、内容、数据及图片均未经证实,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图片、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做参考并自行核实。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在此深表歉意。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更多

客服中心

2121-416-824 周一至周五10:30-16: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现在加入我们,拥有环保之家一站式通行证!马上 中文注册 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