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D" l- w5 F1 w; F' j/ h9 z; U唐金艳等对狐尾藻、菹草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论,且磷含量呈迅速增加而后减小又增加又减小的反复过程, 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分解的进行,植物释放的氮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生成N2、N2O等气体逸出,磷在水体与沉积物中发生迁移转化,植物腐解使水体磷迅速增加,随着腐解的进行部分磷转移到底泥中,后因沉积物磷的释放及上覆水磷的扩散使水中总磷出现再次增加的现象。0 ~% |* m, w/ H. R
# n% ^. G0 H f. M沉水植物腐解对水质的影响并非都起消极作用,适量植物残体的存在有利于水体氮磷的循环。 . `; l' X9 U) }5 N) p8 ~3 Y; u; h8 d7 k1 f. I3 ?
T# |' c. k z: {
植物的腐烂分解既有利于厌氧条件的形成,又可以提供大量有机碳,从而促进水中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加快氮的移除,同时抑制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减缓营养盐的循环速度,但植物残体的生物量较大时,极易在腐解过程中造成水体缺氧并释放大量碳、氮、磷, 成为春季水体富营养化的诱因。 5 s$ ]8 Z" q/ b# I ' D; E/ [ [* s, I$ A3 _+ S( V3 O5 X$ {
其次植物残体覆盖水面抑制界面大气复氧,使水中溶解氧迅速下降,随着后期腐解进程减慢,氧气消耗量降低, 溶解氧回升。8 U, a# h1 \% A$ _, d2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