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I/ v' H2 w但这些假设条件并非始终都能满足,比如在用于含水层异质性研究的监测井中,筛网段相当长(至少3米)的井中尤其如此。一些科学家提出,是否使用被动取样器的决定应当依据现场观测井的具体条件来作出,并强调务在筛网长度大约为或超过3米的井中要同时判明污染物的纵向分布情况以及是否有可能出现钻孔内的污染物运移。只有判明这两项参数才能正确解读分析数据。 9 O7 g% K7 B0 y7 v/ |; B : K0 s' T" e' U, c生物结垢的可能性也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来判断的。监测中,针对这点的假设就是生物结垢的可能性仅在最低限度内。不过在全面部署之前,或许最好验证一下这项假设条件。扩散式取样器的生物结垢(破坏膜介质)或许会使之无法达到平衡状态,甚至还有可能破坏取样器的完好性(例如再生纤维素滤膜取样器就会受到细菌的侵蚀)。除非采取应对措施,比如使用复合物(PRCs),否则累积式取样器的生物结垢就有可能影响采样速率(这是将分析结果换算成时间加权平均数所必需的参数),从而让取样数据的数值失效。科学家建议仅在已经完成明确的场地调查并有具体结果的场地内可以使用扩散式取样器。% R% l& `: l8 w# B' E' `1 ~7 _+ d
: T! q* T5 O- s6 i1 d& G. k此外,被动式采样器由于设计小巧,其采样的速率较低,因此一次采样获得的样品量是有限的,比采样泵类的采样器比不算优势。但可以通过几个采样器的堆叠,使用较大型号的采样瓶,以及更好的实验室分析管理,来解决这一潜在问题。 6 j6 c0 f% K; O1 _$ k 8 | l, d' o: R6 W. r7 L, J固定式采样:4 r2 Y6 c, J: f6 [
0 n2 E( }0 a+ x5 u: L' R; y
地下水监测需要避免不同监测井间的交叉污染。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地下水采样步骤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了采样设备的清洗,耗材的(比如,不同的井用不同的管线)使用,来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很多监测项目要求不同的监测井,需要用专门的采样器或采样管线,即固定式采样。地下水采样泵可以胜任固定式采样的需求,但采样泵的采购成本更多,被动式采样器因为其低廉的性价比,和采样过程中对样品存在极低的扰动性,逐渐被广泛接受。 F! F! _; j5 R4 o' e 3 ^3 f+ b w6 o3 F- }1 P1 X) @: g) Q- G: z' Q& u9 y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