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天,一位清华的博士生和我的朋友聊起UASB现状,他说:没有好的!上月咱们“俱乐部”有人也指出这个问题。你就婉转了,问“达到设计负荷”情况?也就是设计者自己给自己打分。国内的全面情况,我们小单位不太了解。但是,确实看了不少,听了不少,大家都不乐观。我个人认为原因:6 O" y% C. ]; H) A5 s2 v$ s
h; g- j# n: s l(1)大家对UASB期望值太高;
- q" y# t l. r% G# ~; ?( h# d: S+ h, F
(2)对业主许诺太多,导致业主期望值过高;+ ^2 b# y( _8 B7 k7 U( r
* y/ c8 E+ Z3 Q% z; f4 A
(3)设计人员看书多,做实验少,实验时间不足够长,什么水都敢做;
% }) w; n$ p( v+ I, Z
9 |9 J( S$ W& t- O(4)设计的负荷太高,没有考虑工业生产的波动、操作水平的低下、设备的粗糙、……等不利因素;5 z3 Q( N( P3 o
8 }) b# W% O6 X4 J) P* f
/ \ x9 m; w8 d2 q$ X(5)某些环保设备厂在起哄,只考虑接工程,不考虑做好工程; t3 i; Z! R) q3 J' D2 H
3 ^+ e: u; l# [% ?4 _8 D2 y
(6) UASB的稳定性本身就有问题,研究所里的同事讲:UASB就是减肥药,谁接都要瘦一圈。所以,我们现在采用MIC了。MIC比UASB稳定性好些。% o( d1 ^, G: J* h6 C' a
0 a5 X5 @- f0 Q2 D3 Q: F(7) UASB一旦出问题,要花钱——重新投加菌种;要花时间——重新调试,所以,一出事,大家都在扯皮。正常运行的时间就不多了。
& B( X2 f/ i" ]0 `+ G4 J5 e
- G" I+ h% Q5 Y+ C7 }9 E还有,大家对“厌氧行”都是瞎子摸象,记得前年,我国某著名厌氧专家在文章上讲(并由他的同事在一学术会上宣读):他们做的3万立方米深度厌氧反应器,占全国的96%。幸亏我在现场,我说:我这次的文章中(我也写了文章去凑热闹)就提到某厂UASB的体积就达2万多立方米!
" A6 ] c2 w: d b4 E, Y4 c0 O
, d% k: r0 ]) c a$ G! X# @ @6 m& r9 H
由此可见,大家之间信息多么不灵通。这也是我参加这个“俱乐部”的原因。我不知道“比例”!) {4 ]3 e. `9 n6 h# M+ J9 B
: n: O% t4 x% J
4 b' _6 D% ^( c \; F9 Y
我们设计了15万立方米左右的深度厌氧反应器,达到设计目标的有60%~70%吧!主要原因:厂里没有那么多的水。所以,我们最近的合同都有:“……达到设计水量,或把厂方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完,即为完成合同,……”。正常使用率在80%左右吧,有个别的厂已停产。9 S) m9 N6 i+ k* y, A9 o
, l5 A. ]% t* B1 f1 J
( q7 @8 n9 I) |产生颗粒污泥可能不是工程目标吧?当然大部分长期正常运行的、高效率的UASB都有颗粒污泥。我们一般也要求管理和操作人员,每周分析污泥的“品相”一次。7 A- \" n7 f$ K$ w; g- h
/ n9 _" n7 {2 c L4 ^, S4 f6 q& \' r: O$ H8 V1 F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