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技术路线选择原则4 x2 p7 z& V+ x0 U0 W$ v; y; w
: y( j. A k9 [1 S* Y7 ]1 b' E5 N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有关技术文件要求,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技术路线是:针对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类型,在优先开展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突出连片效益)的技术模式,并注重技术集成和改进创新。, r" ]# I4 i; o2 K6 B2 } x% p
6 K8 k0 ] X0 d二、主要技术模式0 }: T' }; j4 p- b) j
5 v' J) @) { Z, w8 Z+ N1、生活污水收集系统技术模式选取。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 + Q, d7 [, \3 ?0 W4 R% Z/ f: |" n' `- G4 x- k E3 Y, T& R2 d' D
2、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模式选取。①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 ②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一体化处理技术模式。6 r: ?+ C) O/ a; l. J9 v$ m.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