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污染场地类型、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重污染企业用地点位超标率为36.3%,工业废弃地点位超标率为34.9%,工业园区点位超标率为29.4%,采油区点位超标率为23.6%,采矿区点位超标率为33.4%,因此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工业场地污染要重于耕地污染。
污染场地类型
从污染源、污染特征和修复技术等方面,中国的污染场地可分为四大主要类型,第一种为城市企业搬迁的污染场地,第二种为农田耕地的污染场地,第三类为石油开采的污染场地,第四类为矿山开采的污染场地。
一、
场地修复技术之热脱附
热脱附技术是指在真空条件下或通入载气时,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以使有机污染物从污染介质上得以挥发或分离,进入气体处理系统的过程。
热脱附可通过调节加热温度和停留时间等方式有选择地将污染物从一相转化为另一相,在修复过程中并不出现对有机污染物的破坏作用。通过控制热脱附系统的温度和污染土壤停留时间有选择的使污染物得以挥发,并不发生氧化、分解等化学反应。
热脱附主要包含两个基本过程:一是加热待处理物质,将目标污染物挥发成气态分
进展:燃气热脱附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研究与应用
原位热脱附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有机污染场地的修复,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 提高污染区域的温度,改变污染物的物化性质,增加气相或者液相中污染物的浓度,从而提高液 相抽出或土壤气相抽提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原位热脱附技术可分为蒸汽强化 提取技术、电阻加热技术和热传导技术等。其中,热传导技术因热源不同又可分为电加热和燃 气热脱附。
原位热脱附技术的优点在于无须挖掘和运输污染土壤,二次污染相对可控,对低渗 透污染区、非均质污染区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
应用:异位热脱附技术及设备在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目前,已有多种修复技术应用于有机污染场地的修复实践中。其中异位热脱附技术具有污染物去除率高、修复周期短、适用性强等显著优势,因而在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加热,使土壤达到一定温度,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向气相转换并挥发、分离,进而通过尾气处理系统彻底去除,实现尾气达标排放。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异位热脱附技术的探索研发已经开展了30余年,也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当中。在1985年,该技术就已经入选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技术,在19
研究: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1导言
社会发展离不开资源的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是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属矿产资源需求量逐渐增大,使得金属矿山开发力度加大,致使矿山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金属矿山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水土污染等。如果不加以人为的治理和干扰,那么最终将会导致采矿区生态失衡,资源枯竭,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建设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引发大的地质灾害,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矿山土地复垦技术,实现矿区生态重建。
2矿山开采对生态
分析:焦化厂场地土壤污染分布特征
焦化 厂在炼焦过程中将烟煤隔绝于空气,并加热到 900 ~ 1 050℃,再经过干燥、热解、熔融、黏结、固化和 收缩等阶段最终制得焦炭 [1]。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大 量含有多环芳烃、氰化物、氟化物、总石油烃、重金 属等污染物的废水、废气、废渣,这些含有有害物质 的污染物经沉降、泄露、淋溶会进入焦化厂所在场地 的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高耗能、高污染型行业的 调整力度,随着城市布局中“退二进三”战略的实 施,一些焦化企业陆续搬迁原址重建,这些遗留场地 的土壤中含有
环保之家 专业广告位招租 QQ:2112 416 824
地下储油罐污染防治之修复措施概况
概念场地模型以及可接受的风险因素,成本,地方政策,可用技术和社区投入都将决定适用于地下储罐泄漏场地的恰当修复方法。审查各种修复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执行机构的要求制定详细的纠正措施计划。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的保护,避免延误和误解,场地业主或其顾问可直接与执行机构讨论提出紧急行动。
可能的修复措施选项包括:例如挖掘与罐体移除,相抽提与地面处理,或土壤蒸气抽提法等,经过彻底的分析,应从技术成本的角度选择合理的方法,总结每个备选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的评估报告通
地下储油罐污染防治之场地调查与建模
场地调查是从具体的污染场地收集各种来源的特定信息和数据,以表征污染场地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状态。概念性场地模型(CSM)将所有信息证据链整合到体现现场状态的模型中,其中说明了污染物分布,释放机制,迁移途径,暴露途径和潜在受体。 CSM使用文字和图形的组合来描述已知和假设的信息。 CSM记录当前的现场条件,并由地图,剖面图和场地绘图支持,阐述污染物的泄漏与迁移如何使人类和环境受体收到暴露影响。通常,可以将CSM呈现为场地图和/或作为描述污染物潜在迁移的流程图。 CSM综合了以前
地下储油罐污染防治之发现并确认泄漏
典型的泄漏地下储罐(LUST)情况是指从地下储罐(UST)泄漏出所存储的油料,可能污染周边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或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储罐泄漏的早期检测是相当关键的防治阶段,重要性与确定泄漏来源、识别泄漏物类型、分析受到直接影响的受体、以及寻找适当的初步应对方案是一样的。初步应对方案的主要目的则是尽快确定泄漏的性质与程度。
可以通过储罐检查、监测,库存控制和泄漏检测技术来识别泄漏并发布预警。一旦泄漏确认,通知相应的政府机构。在某些情况下,必须立即采取紧急反应行动
地下储油罐污染防治之场地监测与预防
及时检测到地下储油罐系统的泄漏能阻止污染物从储罐场地扩散,环保部门要求业主或运营方监测其地下储罐系统的泄漏问题,环保部门允许三种泄漏检测的类型,检测位置分别位于双壳间隙空间,罐体内和罐体外,这三个类别包括七种泄漏检测方法。
双壳间隙空间 – 特指使用双层壳体防止泄漏的储罐,在两层壳体之间的空间进行检测
罐体内 – 自动油罐测量系统; 库存控制检测法; 连续罐内泄漏检测法
罐体外 – 监测土壤蒸汽; 监测地下水污染
执行机构批准的其它方法
双壳间隙空间监测法
图:储罐双
专题:地下储油罐污染防治
直到1980年代中旬,绝大多数的地下储油罐是由裸钢制成,很容易由于腐蚀而发生罐内物质泄漏入周边环境中,此外,不正当的安装、运行以及不充分的维护都会导致地下储罐的泄漏。
第一步: 地下储油罐污染防治之场地监测与预防
第二步: 地下储油罐污染防治之发现并确认泄漏
第三步: 地下储油罐污染防治之场地调查与建模
第四步: 地下储油罐污染防治之修复措施概况
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修复监测
修复工程的实施一旦开始,就需要通过监测来评估所选修复措施的效果与有效性。监测的类型和频率应当根据场地概念模型来制定,场地概念模型定义了轻质非水相液体的种类、来源和分布,场地特定的受体,水文地质对轻质非水相液体的影响,以及其它影响轻质非水相液体迁移和可回收性的因素。
监测需要验证对场地的假设,并且记录选取的修复措施阻止迁移,减少质量和保护已知的人类受体和生态受体的效果。
监测轻质非水相液体主体
因为修复调查可以详细地提供LNAPL的来源和分布,所以应当在修复
环保之家 广告位招租 QQ:2112 416 824
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对于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实现有效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LNAPL对场地造成的污染问题或影响。完善的场地表征和场地概念模型可以帮助识别这些问题。一旦这些问题被识别后,则确立适当的“LNAPL修复目的”来解决这些问题。
LNAPL修复技术分为三类:
轻质非水相液质量回收技术
轻质非水相液体质量控制技术
轻质非水相液体相变技术
该三类技术分组将修复技术的特点和机制进行了分类。分组进一步说明了修复技术的选择和使用要考虑到具体的修复目的和目标。
每一个LNAPL的修复目标都会
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表征方法
对LNAPL污染的描述取决于诸多因素,对于场地调查者而言,及时掌握LNAPL污染的范围极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应进行充分的前期规划,并建立符合数据要求的样品采集点及相关许可。
在执行制定的调查计划时,调查方法可根据LNAPL的初步筛查情况和场地已掌握的资料确定。如果在场地挖掘过程中发现了LNAPL,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即时进行测试,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数据的收集。如果LNAPL是通过钻探进行场地调查中发现,继续使用该钻探技术也可以满足调查需求,提供最佳的成本效益。
随着人们对LNA
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概念场地模型及场地表征
轻质非水相液体概念场地模型(LCSM)是描述轻质非水相液体及场地环境各方面信息的集合,该模型包含了能实现轻质非水相液体场地修复目标的必要信息。
LCSM 与一般的概念场地模型相似,由污染源,污染途径和污染受体三部分组成;而不同点在于LCSM着重描述污染源部分(即轻质非水相液体)。因此,当场地存在具有流动性的轻质非水相液体污染时,需要考虑额外信息,如:
是否存在正在释放轻质非水相液体的污染源?
轻质非水相液体的空间分布是怎样的?
是否存在由轻质非水相液体污染导致的风险
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迁移与分布
地下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的识别和表征通常主要由在监测井中对LNAPL的测量和观测所决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LNAPL在井中的表观厚度的测量表明了LNAPL的存在,但它很难反映在井附近LNAPL的含量、流动性和采收率。因此,还需要研究者深入了解LNAPL的特性。
对LNAPL迁移和采收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部分场地特定因素如下:
土壤/岩石材质,孔隙大小和几何结构
水文地质因素,如孔隙水含量、水力传导系数、地下水位波动以及含水层类型(例如承压的、潜水的、上滞的、裂隙的基岩等)
流
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治理概述
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主要存在于石化产品制造,储存和处理设施(如炼油厂,散货码头,加油站,机场和军事基地)。该类型污染为污染的调查表征和场地的修复清理提出了不少挑战。一旦进入地下,轻质非水相液体可能难以被充分评估,修复效果无法恢复原样,因此轻质非水相液体可能会长期导致以下问题:
风险和暴露问题(例如蒸气,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急性风险问题(例如爆炸性条件)
轻质非水相液体污染量问题(例如,法规中需要回收的“自由相产物”,“自由相烃类”或“液相烃类”;出
专题: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综合治理
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管理是由LNAPL现场评估,监测,LNAPL概念性场地模型的建立,LNAPL所带来的污染问题的识别和验证以及针对以上问题所应用的修复技术,等一系列工作组成。
在地下环境中,LNAPL的出现可能难以准确评估,并导致环境质量难以恢复原状,会导致:
人类健康,生态风险及污染物暴露(例如蒸气,地下水和土壤污染)
急性风险问题(例如爆炸性)
污染物迁移导致的问题(例如,法规需要对地下水中形成一定油层厚度的自由相进行收集,从而避免可能的LNAPL相迁移)
轻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