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农村夏季河道整治工程技术[3]
6 堤防加固6.1 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老堤,尽量按原有堤防堤线走向,在老堤上加高培厚,堤线力求平顺、平缓连接,避免出现折线、急弯和突变堤段;
(2)保持原河道中心线基本不做大的变动,维持原河势,使水流顺畅;
(3)堤路结合,尽量留有河滩地,绿化美化河岸环境,尽量维持生态;
(4)合理利用两侧的高地和山地,选择合适堤段形成封闭圩垸,减少支流堤防的投资;
(5)堤防型式应与周边整体景观及道路设施等相协调;
(6)堤防加固材料应尽量选用当地的生态材料。
(7)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中整治堤防等级不超过4级(含4级)。
堤防加固效果图
6.2直立式堤防
受地形条件或已有建筑物限制、拆迁量大的河段的堤防,可采用直立式。直立式挡墙高度不宜超过2.5m,并可通过垂直绿化、选用透水透气材料等措施,为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和两栖生物的生存繁育创造条件。
直立式堤防多采用混凝土、浆砌石、干砌石(高度较小)等结构,混凝土、浆砌石护岸墙整体性好,强度高,抗冲流速大,但无法生长植被,也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因此不宜大规模、大范围使用。护岸高度较小的位置可适当采用干砌石,有利于河岸水体交换,生态性较好。
直立式堤防
6.3 斜坡式堤防
在用地空间较大,对生态性要求较高的河段可采用斜坡式堤防,斜坡式堤防断面结构简单,在满足泄洪要求的基础上由于坡度较缓,有利于两栖动物的生存繁衍,
有利保护河道的生态多样性,同时也为居民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水趣,满足了人们的亲水需求。
按坡度的不同,斜坡式堤防可分为缓坡式、陡坡式断面。陡坡式堤岸应在河道岸坡土质较好时采用,护坡亦应尽量选取干砌石、浆砌石、生态格网等强度和稳定性较好的材料,确保岸坡稳定安全。缓坡式堤岸可采用植物护坡、连锁块护坡、雷诺护垫、生态袋护坡等生态性较好的材料,确保岸坡生态。
斜坡式堤防
6.4 复合式堤防
在河道断面空间不足,但又对安全及生态均有一定要求的情况下,可选择复合式堤防。
河道上下部采用不同的断面坡度,下部注重防洪,上部满足生态及景观要求,在变坡处设置道路。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上下部不同坡度,加强河道的景观效果。
复合式堤防
7 水质提升
水源有效保护、污染有效治理、河湖水体清洁,无污染危害,无明显漂浮物,无超标污水入河(湖),水质达到功能要求。
(1)可结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万里碧道、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工程同步进行;
(2)精确查找污水量大的排污口,控制和降解外源性污染物;
(3)构建污水导流装置,对污水量大的排污口,导流至两侧,在两侧建立生态型污水强化处理装置;
(4)加强对水质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在发挥其净水功能的同时,对河道进行绿化景观构建;
(5)河道清淤,清除黑臭淤泥;
(6)推进生态浮岛建设,强化河道生态自净功能的恢复重建,构建沉水植物体系和多菌种群落,重建河道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逐步把死河变成活河;
(7)因地制宜确定水质提升具体措施,使农村河道水质达到不黑不臭,水质清澈,基本满足景观用水需求。
河道曝气示意图
生态浮岛及沉水植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