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说:高密沉淀池那些事
高密沉淀池是沉淀技术进化和发展的终极阶段,在水处理技术中,属于三代沉淀池中最新的一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采用的是第一代沉淀技术—“静态沉淀”;五十年代开发了称为“污泥接触层”的第二代沉淀池并投入使用;八十年代被称为“污泥循环型”的第三代沉淀池登上了历史舞台,高密沉淀池成为替换技术的代表。一、高密沉淀池概述
高密沉淀池主要的技术是载体絮凝技术,这是一种快速沉淀技术,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
二、高密沉淀池的沉淀原理
a.平面
b.剖面
图1 高密沉淀池构造示意图
用沉淀筒实验说明,在充满悬浮物的量筒内进行沉淀观察。上端为自由沉淀,特点是悬浮物浓度低,颗粒小,沉降速度慢;下端主要是集团沉淀,特点是悬浮物凝聚,颗粒大,沉降速度快。所以要提高沉降速度,要求将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见图2)
图2 沉降曲线
从沉淀曲线看,在自由沉淀阶段沉淀速度比较慢,但在集团沉淀阶段,沉淀速度会快速增加。因此,通过回流污泥,并进行加药,使回流污泥与水中的悬浮物形成大的絮凝体,也就是集团沉淀,悬浮物变成絮凝体,增大密度和半径,也就增加了沉降速度。可以做到在水量一定的条件下,沉淀池容积大为减小且效果更佳,这就是高密沉淀池的原理。也正是高密沉淀池的沉淀速度远高于普通的重力沉淀池,所以高密沉淀池的体积要远小于二沉池,并可以作为二沉池的后续强化沉淀池。
三、高密沉淀池的工艺流程
高密沉淀池为三个单元的综合体:反应、预沉—浓缩和斜板沉淀。
1、反应单元:紧凑、快速
该单元的设计既有利于采用污泥循环的快速絮凝,又有利于矾花增长的慢速絮凝。
通过投加聚合物和污泥循环,综合良好的水力工况条件,产生密度较高的矾化。
2、预沉—浓缩单元:均匀度和浓度
大多数矾花在这个单元内沉淀、浓缩。通过持续刮除沉淀污泥来提高浓缩效率。
部分污泥循环至反应池内,通过精确控制污泥外部循环来维持均匀絮凝所需的较高污泥浓度。
3、斜板沉淀单元:优质、稳定
将剩余矾花从该单元内去除,最终产生优质的出水。
四、高密沉淀池的主要特点
1.最佳的絮凝性能,矾花密集,结实;
2.斜板分离,水力配水设计周密,原水在整个容器内被均匀分配;
3.很高的上升速度,上升速度在15~35m/h 之间;
4.外部污泥循环,污泥从浓缩区到反应池;
5.集中污泥浓缩。高密沉淀池排泥浓度较高(用于澄清处理时为20~100g/L 或者用于石灰软化时为150~400g/L);
6.采用合成有机絮凝剂PAM。
五、高密沉淀池的分类
1、RL型高密沉淀池(多用生活用水处理工艺及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该池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高密度澄清池(95%的项目采用)。采用该类型的高密度澄清池水泥混合物流入沉淀池的斜管下部,污泥在斜管下的沉淀区从水中分离出来,此时的沉淀为阻碍沉淀;剩余絮片被斜管截留,该分离作用是遵照斜管沉淀池机理进行的。因此,在同一构筑物内整个沉淀过程就为两个阶段进行:深层阻碍沉淀、浅层斜管沉淀。其中,阻碍沉淀区的分离过程是沉淀池几何尺寸计算的基础。
2、RP型高刻度澄清池
当出水及污水排放标准不是极严格的情况下采用此类高密度澄清池,效果较好,在安装时可不带斜管。
该澄清池较少采用(只用于滤池冲洗废水带排放上清液的浓缩,特殊浓缩要求)
3、RPL型高密度澄清池(多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工业污水处理工艺)
这一类高密度澄清池只有当必须集中贮泥,并对处理无反作用时才采用。所以它的应用仅限于除碳工艺(非饮用水)及工业污水处理中特殊的沉淀工艺。
六、高密沉淀池的应用
七、高密沉淀池的优点
1、出水水质好:通过斜管分离产生优质的出水;
2、耐冲击负荷:在较大范围内不受流量或水质负荷变化的影响;
3、运行成本低:与现有工艺相比,节约10%-30%药剂;
4、排放污泥浓度高:可达30-550克/升,产生的污泥可以直接脱水,避免了后续的污泥浓缩系统;
5、沉淀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上升流速可达20-120米/小时。
页:
[1]